網站上內容的主要目的在於健康與營養知識的分享,您不可將之視為醫療上的建議。
營養共筆新站測試中,歡迎大家去看看:http://www.nutrinote.co

2007/12/21

Wii 對增加熱量消耗的作用有限

 

研究發現玩 Wii 雖然能增加小孩的活動量,
但還不足以取代其他的體能活動。

 

想買 Wii 嗎?

請別指望玩著 Wii Sports 能讓你消耗許多熱量。(註:2007年12月1日在日本上市的 Wii Fit 不在此研究範圍內。Wii Fit 日本官方網站

新研究顯示孩子在玩 Wii(Wii Spots)比玩 Xbox 360(坐著玩的遊戲) 的時候,每小時多燃燒了 60 kcal。

然而,英國利物浦 RISES(The Research Institute for Sport & Exercise Sciences)專家們說真正的運動能燃燒更多的體脂肪。也就是說研究人員指出許多孩子缺乏活動,而 Wii 至少能讓他們動起來。

不過他們認為孩子還們還需要更多的活動量,比他們從一個電玩遊戲中獲得的還要多,即便只是一個活動也好。

Gareth Stratton 博士與同事們寫到:「玩Wii Sports 所消耗的熱量並未達到兒童一日的建議運動需求。」

 

Wii Sports 的研究

Stratton 的研究團隊以 11位 13-15 歲的青少年為對象,他們在學校從事曲棍球、排球、足球或橄欖球等運動。而這些青少年們也玩坐著玩的電玩。

每位青少年花15分鐘 Xbox 360 的 世界街頭賽車3(Project Gotham Racing 3 )。休息一會後,他們玩 Wii Sports 的 Wii bowling、Wii tennis 與 Wii boxing,每項運動玩15分鐘。

當他們玩的時候,青少年們會穿戴一種能測量他們活動度的裝置。不過該裝置並不能擷取青少年手臂的活動情形,這可能導致在估算熱量消耗時產生誤差。

儘管如此,Stratton 的研究團隊還是做出結論,玩Wii消耗的熱量只會比一般坐著玩的電玩遊戲多消耗個2%。

 

 

 

延伸閱讀

 

關於本文

2007/12/20

適度運動能減少失智症的罹患風險

走路、爬樓梯或是其他的身體活動可能有助於年長者避免失智症。

 

適度身體活動(像是走路與爬樓梯)可能有助預防 65 歲以上的人們罹患失智症。

義大利地研究這在線上版的 Neurology 發表了此消息。該研究用四年的時間研究了749 位 65歲以上的義大利人。

當研究開始的時候,參與者沒有失智或是輕度認知障礙的情形。他們紀錄他們每週的身體活動情形,內容包含每天走過給條街與每天爬了多少階梯。

在研究結束的時候,86 位參與者已經被診斷罹患失智症。其中 57 位罹患阿茲海默症,27 位罹患血管型失智症(vascular dementia),此類型的失智症與腦中血管問題有關。

比起活動度最低的人們,大部分有活動的人比較不容易發展成血管型失智症。

研究人員,Giovanni Ravaglia 醫學博士與同僚寫到:「在這邊值得一提的,就降低血管型失智症的風險而論,簡單容易執行的適度活動就能提供與其他活動度更高的活動相同的益處。」

Ravaglia 與同僚們按照醫療、社會與基因等失智症危險因子調整研究資料。然而此研究並未考慮每一能影響一個人發展成失智症的可能性。

身體活動並不能減少發展成阿茲海默症的機率,不過研究人員提醒不能就此做出身體活動不能預防阿茲海默症的結論。

 

 

關於本文

  • 新聞來源:WebMed
  • 新聞標題:Moderate Exercise May Cut Dementia Risk
  • 文獻來源:Ravaglia, G. Neurology, Dec. 19, 2007; advance online edition. WebMD Medical Reference from Healthwise: "Dementia: Topic Overview."
  • 整理編譯:Sidney

2007/12/19

不會忘記他人的臉孔? 與演化有關

記住臉孔的能力可能是演化來的
圖片來源:stock.xchng

 

新的研究顯示你的基因可能影響你記住臉孔與地點的能力。

此研究有兩個重要的發現:

  1. 比起記住物體與虛構的單字,人們比較擅長記住臉孔與地點。
  2. 人們回想起臉孔與地點的技巧可能受他的基因影響。

 

這些結果是來自於同卵雙胞胎(擁有一樣的基因)與異卵雙胞胎(基因不同)的研究。

研究讓每對雙胞胎看一系列顯示在電腦螢幕上的臉孔、地點(房子)、物體與可發音卻沒有意思的單字(像是 "banrat")。如果雙胞胎們看到同樣的圖片再次出現於螢幕上時,他們會按下電腦按鍵。同時,還會使用功能性磁振造影 (fMRI,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掃描他們的腦部。

測驗期間的腦部掃描資料顯示,當雙胞胎們回想臉部與地點時,同卵雙胞胎的腦部活動參數比異卵雙包胎來得更為相似,不過在物體與虛構的單字方面就沒有這樣的情形。

密西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 Thad Polk 博士的研究團隊在Neuroscience 期刊上提出 「演化可能已經將辨識臉孔與地點的能力刻劃在我們的基因上。」

 

 

關於本文

  • 新聞來源:WebMed
  • 新聞標題:Never Forget a Face? Thank Your Genes
  • 文獻來源:Polk, T. 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Dec. 19, 2007; vol 27: pp 13921-13925. News release, Society for Neuroscience.
  • 整理編譯:Sidney

2007/12/18

適度運動能控制代謝症候群的症狀

散步也是很好的運動
圖片來源: stock.xchng

 

你不需要跑像馬拉松那麼激烈的運動,
只要散步就有助於預防代謝症候群了!

 

代謝症候群的研究

杜克大學的研究團隊以 334 位患有代謝症候群的成人為研究對象。
在以下列出的症狀當中,只要有三項或三項以上符合就是代謝症候群。

  1. 腰圍太粗(男性 > 90 cm;女性 > 80 cm)
  2. HDL 膽固醇濃度低(男性 < 40 mg/dl;女性 < 50 mg/dl)
  3. 血中三酸甘油脂濃度過高(三酸甘油脂 > 150 mg/dl)
  4. 血壓過高(收縮壓 > 130 mmHg;舒張壓 > 85 mmHg)
  5. 血糖過高(空腹血糖 > 100 mg/dl)

在研究開始的時候,參與者的年齡是40-65歲、他們的不是體重過重就是肥胖、而且都沒有運動的習慣。參與者沒有心臟病、糖尿病或是高血壓病史。

 

運動與代謝症候群

研究人員將參與者分成四組:

  1. 低量適度運動 (運動量相當於每週走12 英里,約19公里)
  2. 低量激烈運動 (運動量相當於每週慢跑12 英里,約19 公里)
  3. 高量激烈運動 (運動量相當於每週慢跑約20 英里,約32 公里)
  4. 不做任何運動

為了避免運動傷害的發生,運動組的參與者不需要立刻就進行指定的運動量,給他們 2~3 個月的時間,慢慢地進步到所指定的運動量即可。

之後六個月的時間裡,他們開始執行被指定的運動量。研究人員會監控參與者的心跳,以監控他們的進展。

參與者能自由安排自己運動的時間與計畫,只要他們能達成每週指定的目標即可。對大部分適度運動組的人來說,每週只要走三個小時即可達到被指定的運動量,他們可以將這三小時的運動量,分成四到五次,在一週內完成。

期間,研究人員要求參與者不要刻意進行節食,也不要改變他們的飲食習慣。

 

控制代謝症候群

進行適度地量運動者或是高量運動者,在代謝症候群症狀的控制上有很好的進展。

當中以高量激烈運動的組別改善幅度最大。不過低量適度運動所帶來的效果卻已相當足夠。整體來看,低量激烈運動這組雖然不能夠控制代謝症候群,但它確實能改善某些危險因子,例如腰圍。

只是為何在低量激烈運動與低量適度運動兩者之間會有差異性存在呢?

詳細的原因目前尚未明瞭。
不過研究者認為與運動的濃度有關,要完成低量適度運動所使用的時間要比低量激烈運動要來得長。

至於那些只要依循原來生活型態的人,研究者說:「那六個月只是讓他們代謝症候群的情形更遭。所以我們的訊息是:無論如何,請立刻開始運動吧!」

 

 

關於本文

  • 新聞來源:WebMed
  • 新聞標題:Metabolic Syndrome: How Much Exercise?
  • 文獻來源:Johnson, J.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ardiology, Dec. 15, 2007; vol 100: pp 1759-1766. WebMD Medical Reference: "Metabolic Syndrome: What Is It?" Johanna Johnson, MS, clinical research coordinator, Duke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
  • 編譯整理:Sidney

2007/12/07

腦如何從錯誤中學習呢?

一種腦中的化學物質,多巴胺(Dopamine)在我們「從錯誤中學習」的過程中扮演這種要的角色。

在某種程度上,從錯誤中學習取決於遺傳因素。
新研究發現某種基因的缺陷可能讓腦從負面回饋中學習。該基因的缺陷會影響腦中多巴胺接受器的數目。

多巴胺停在多巴胺接受器並執行他們的工作。換句話說,當基因缺陷時腦中多巴胺受器數目變少,會使得較少的多巴胺發揮作用。

德國科學家研究26位健康男性,當中有些人有多巴胺受器基因突變的情形。

這些男性平均年齡大約是27歲,研究讓他們觀看秀在螢幕上的字母對,AB、CD 以及 EF。

這些男性從每組字對中挑出一個字母。選擇A、C 或 E的話,電腦螢幕上會顯示笑臉;如果選到 B、D 或 F 時,螢幕上會顯示憤怒的臉孔。

接下來,讓這些男性看更多新的字對。他們從中選出一個字母,並得到更多的反饋,強化或是另他們沮喪的選擇。

多巴胺受器較少的男性對負面回饋(憤怒臉孔)的反應能力較正常者來得少。不過所有的男性在學習正向回饋(笑臉)上的表現都很好。

研究者們提到,這些發現可能在較少的多巴胺接受器與冒險行為(沉溺於賭博)之間的關聯性提出新的見解。

 

 

 

關於多巴胺(Dopamine)

Dopamie 化學結構
圖片來源:Wikipedia

 

IUPAC Name: 4-(2-aminoethyl)benzene-1,2-diol

多巴胺是一種廣泛存在於各脊髓與無脊髓種動物的荷爾蒙與神經傳導物質。就化學結構而言,它是一種苯乙基胺(phenethylamine)化合物。

參考資料來自於 Wikipedia

 

關於多巴胺接受器( Dopamine receptor)

多巴胺接受器是一屬 metabotropic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 類的接受器,在脊髓動物的中樞神經系統裡此接受器是很重要的。

參考資料來自於 Wikipedia 

 

 

關於本文

2007/12/06

紅酒的化合物---Resveratrol 刺激糖尿病研究

紅酒含有白藜蘆醇
圖片來源:stock.xchng

 

科學家製造一種化學藥品,作用類似紅酒的白藜蘆醇(Resveratrol,又譯逆轉醇)具有對抗老鼠糖尿病的作用。

白藜蘆醇是一種存在於紅酒與葡萄中的化合物,科學家已經從它獲得啟示並創造化學藥品,也許未來有一天能用來治療第二型糖尿病。

在白藜蘆醇含量風物的食物中,紅酒、葡萄、覆盆子(raspberries)與花生等是常見的食物。

在十月的時候,中國的研究者報告白藜蘆醇能控制老鼠胰島素的阻抗。胰島素是一種控制血糖的荷爾蒙。胰島素阻抗能導致第二型糖尿病。

在最近發佈的 Nature 期刊裡,另外一個科學家團隊說他們已經開發一種化學藥品,而它的作用就像是白藜蘆醇在實驗試驗中對糖尿病老鼠作用的加強版。

就像白藜蘆醇一樣,實驗室製成的化學藥物能活化一種名為 SIRT1 的基因,使得糖尿病老鼠對胰島素的敏感性更好。

不過,新開發化學藥品的效果超過白藜蘆醇一千倍以上。

那些化學藥品雖然尚未經過人體試驗與長期動物實驗,不過科學家們對於此藥物治療第二型糖尿病抱有樂觀的希望。

 

 

 

關於本文

  • 新聞來源:WebMed
  • 新聞標題:Wine Compound Spurs Diabetes Research
  • 文獻來源:Milne, J. Nature, Nov. 29, 2007; vol 450: pp 712-716.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Red Wine and Cancer Prevention Fact Sheet." WebMD Medical News: "Red Wine Compound May Curb Diabetes." News release, Nature.
  • 整理編譯:Sidney

2007/11/29

精緻醣類的攝取會增加糖尿病的罹患風險

兩片全麥土司能提供3.8公克的纖維
圖片來源: stock.xchng

 

 

 

但食用全穀類與燕麥片能減少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

 

研究者說吃對碳水化合物有助降低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

有兩項新的研究指出吃具有高升糖指數(Glycemic imdex, GI)的簡單或是精緻碳水化合物(如白麵包與精白米)會增加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而食用全穀類食物則能降低風險。

升糖指數是一種評估碳水化合物對血糖影響的指標。簡單碳水化合物的食物GI較高,攝取後會使血糖快速上升後快速下降;而如全穀類的低GI食物,碳水化合物會被緩慢消化吸收,有讓血糖穩定的作用。

這些發佈於 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 的研究針對兩種不同的女性族群,研究碳水化合物對糖尿病風險的作用。

 

用全穀類食物對抗糖尿病

第一個研究涉及超過4萬名非裔美國女性,追蹤時間八年,當中將近2千人發展成第二型糖尿病。

結果發現GI與發展為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增加有關連。非裔美國女性吃的食物大多為高GI,比起飲食GI最低者,高GI者較容易發展成第二型糖尿病。

然而穀類纖維的攝取與較低糖尿病風險有關連。相較於穀類纖維攝取最少的女性,攝取最高者發展成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較低。

波士頓大學公衛學院 的 Supriya Krishnan 與同僚寫到:「我們的結果指出黑人女性能藉由攝取高穀類纖維的飲食來減少她們罹患糖尿病的風險。把含有纖維來源的食物併入飲食當中,相對來說容易的事情:只要簡單地將白麵包(兩片能提供1.2公克的纖維)轉變成全穀類麵包(兩片能提供3.8公克的纖維),或是取代為一杯葡萄乾穀類(5~8公克纖維)或用一杯燕麥粉(4公克纖維)取代玉米脆片(0.5公克纖維),如此就很容易地讓一個人的飲食從低纖轉變為適當攝取纖維者,而這樣的改變能讓罹患風險降低10%。」

 

精緻碳水化合物提升糖尿病罹患風險

在第二個研究當中,研究者追蹤一群人數將近6萬5千位中國女性,時間約五年。研究期間,有1,608位女性發展為糖尿病。

結果顯示攝取越多碳水化合物越容易發展成第二型糖尿病。整體來說,攝取最多碳水化合物的女性風險比攝取最低者少28%。

研究者們也發現飲食為高GI的女性比較容易發展為第二型糖尿病。尤其是每天吃超過300公克白米者,第二型糖尿病罹患率是那些每天攝取低於200公克者要多78%。

凡德比爾特大學醫學中心(Vanderbilt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Raquel Villegas 博士與研究同僚:「白米是世界上多數人的主食,這些研究資料連結了精緻碳水化合物與第二型糖尿病之間可能有公共衛生上實質的關聯。」 

 

 

延伸閱讀

關於本文

  • 新聞來源:WebMed
  • 新聞標題:Refined Carbohydrates Up Diabetes Risk
  • 文獻來源:Krishnan, S. 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 Nov. 26, 2007; vol 167: pp 2304-2309. Villegas, R. 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 Nov. 26, 2007; vol 167: pp 2310-2316. News releas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 編譯整理:Sidney

2007/11/28

維生素B缺乏可能促進結直腸癌

葉酸(Folic acid)的化學結構
圖片來源: Wikipedia

 

一項老鼠的新研究發現,輕微缺乏葉酸、維生素B2(riboflavin)、維生素B6與維生素B12 可能會引起DNA 損傷的風險,並增加結腸癌的罹患風險。

如果這項結果適用於人類,這將可能加深我們對此族系維生素之間協同作用的了解。

塔夫斯大學(Tufts University)Zhenhua Liu 研究 Wnt signaling pathway(是一種細胞訊息傳遞途徑,85% 的結腸癌與之相關),從中發現輕微維生素B群缺乏是促進腫瘤形成所必須。

過去的研究已經證實只有葉酸缺乏可能促進結直腸癌的罹患風險。此新研究提出一個更為複雜的交互作用。

然而,葉酸與結直腸癌的關係是有爭議的,不過有些研究報告指出缺乏此維他命B確實會增加結直腸癌的罹患風險。也就是說,其他研究報告已經提出葉酸在保護結直腸癌上是有幫助的。 

全世界每年新增加的癌症病例中,9% 是結直腸癌。已開發國家的盛行率最高,而亞洲與非洲國家盛行率最低。

Liu 與共同的研究者以 cancer-susceptible Apc mice 來試驗看單獨輕微葉酸消耗或葉酸與其它維生素B的缺乏是否會改變 Wnt signaling pathway

在十週的飲食控制期間,他們試驗好幾種生化、免疫與基因的標記,發現所有4種維生素B的輕微耗盡會明顯增加位在Apc 基因上的DNA損傷。而單只有葉酸缺乏並不會影響DNA。

Apc (adenomatosis polyposis coli) 基因被歸類為一種腫瘤抑制基因。當此基因的DNA 受損將導致腫瘤形成的風險。

 

「在飲食相對缺乏的情況下,研究發現單獨只有葉酸缺乏可能不足以觀察到其對 Wnt signaling pathway 的影響,而葉酸伴隨其他維生素B群的缺乏可能引起與人類結直腸癌相關類型的異常。」 研究者這麼寫到。

 

 

 

關於本文

  • 新聞來源:NUTRA
  • 新聞標題:Insufficient vitamin B levels may promote colon cancer
  • 文獻來源:Journal of Nutrition
    Volume 137, Pages 2701-2708
    "Mild depletion of dietary folate combined with other B-vitamins alters multiple components of the Wnt pathway in the mouse colon"
    Authors: Z. Liu, S.-W. Choi, J. Crott, M.K. Keyes, H. Jang, D.E. Smith, M. Kim, P.W. Laird, R. Bronson, and J.B. Mason.
  • 編譯整理:Sidney

2007/11/21

維生素C、乳品與腹部脂肪的關係

檸檬
圖片來源: stock.xchng

 

新研究發現增加維生素C與乳品的攝取可能減少環繞於腹部的脂肪堆積,過去已有研究指出腹部脂肪增加會使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上升,在代謝症候群的評估中,腹部肥胖(腰圍)是衡量的重要標準之一。

這項新研究以900位以上年齡在40-60歲之間的伊朗女性為對象,研究發現如果飲食中缺少維生素C、鈣質與乳品攝取的女性,腹部脂肪較容易堆積。

維生素C 攝取較少會使中央脂肪堆積的機率提增131%,而缺少鈣質的攝取則腹部肥胖的機率增加30%。

此研究持續關於乳品食物是否能夠促進體重減少的爭論,然後了解此效果背後的可能機制。Isfahan University of Medical Sciences 的 Leila Azadbakht and Ahmad Esmaillzadeh 使用半定量飲食頻率問卷(semi-quantitative food-frequency questionnaire, SFFQ)來評估每日的飲食攝取。

他們的報告指出中央肥胖的機率會隨女性低維生素C(每日低於56毫克)、低鈣質(每日低於398毫克)與低乳品攝取而增加。其他的像是意志消沉、吸菸與更年期等因素,則被發現與腰部體重有相逆的影響。

之前一項由普渡大學(Purdue University )的研究宣稱如果年輕女性每天攝取三到四份的乳製品可能有至於燃燒更多的卡路里。而另外一個同樣是普渡大學的研究,指出增加乳製品的攝取對體重的增加與減少沒有影響。

歐美的乳品業已經把以乳品為基礎的產品推廣給想要廋身地消費者,然而新研究強調還需要更多的研究才能證實這樣的宣稱是否可信。


 

 

延伸閱讀

 

關於本文

  • 新聞來源:NUTRA
  • 新聞標題:Vitamin C and dairy linked to less abdominal weight
  • 文獻來源:Public Health Nutrition
    Doi: 10.1017/S1368980007000882
    "Dietary and non-dietary determinants of central adiposity among Tehrani women"
    Authors: L. Azadbakht and A. Esmaillzadeh
  • 整理編譯:Sidney

2007/11/13

每天吃10公克的魚 讓你思緒更清晰?

Fish fingers, or fishsticks
圖片來源: Wikipedia

 

挪威人常常食用富含脂肪的魚類(例如鮭魚)與脂肪含量少的魚(如鱈魚)或是加工過的魚(如魚棒「fish-fingers」)

這個挪威的新研究裡,約 2,030 位參與該研究,研究者調查他們自70年代初期之後魚的攝取狀況,並讓他們進行各種不同的心智技巧測驗(metanl skills tests)。

綜合這些人們所述,統計發現他們平均每天至少攝取10公克的魚,在不考慮年齡、教育與心臟健康的因素下,有食用魚者,測驗得分超過不吃魚的人。

大部分的參與者吃魚,而魚吃越多,測驗的分數越高。

當參與者每日攝取魚超過約 2.5-2.8 盎司(約70-80 公克)之後,測驗的成績就沒有太大差別。上述的數據對一人來說不是很親切,因此我們只要將它記為 3盎(約85公克)司即可,根據美國農業部(USDA)的建議,3盎司相當於一本支票簿那麼大。

 

Omega-3 脂肪酸與老化的腦部

挪威研究者們表示研究並未全程追蹤年長者,所以他們不能證明魚能增加年長者心智測驗的成績。

另一丹麥的研究發現,血中 Omega-3 脂肪酸濃度較高者,其心智反應較快。

Omega-3 脂肪酸的 DHA 與 EPA 兩者常見於富含油脂的魚類中,例如鮭魚和鯖魚mackerel)。其他種類的 Omega-3,alpha-linolenic acids (ALAs) 則存在於某些植物食物裡,包含胡桃(walnuts)、亞麻籽(or 亞麻仁, flaxseeds)以及菠菜。

丹麥研究者以800位年齡在50-70歲的男女為對象。參與者提供血液樣本並分別在研究的開始與三年後進行心智技巧測驗。雖然之後的測驗成績較低,不過成績下降的情形在血中 Omega-3 濃度在研究初始最高者上較為輕微。

 

那 Omega-3 脂肪酸真的對身體很好嗎?

這邊有第三個研究指出 Omega-3 脂肪酸對健康有益。此紐西蘭的研究發現血中 Omega-3 脂肪酸,EPA 濃度較高者,覺得自己的健康狀況較好。

這些研究發現來自約 2,400 位年齡15歲以上的紐西蘭人,取他們的血液樣本並完成他們的身體與心智健康的調查。

研究指出 EPA 與自述身體健康有很強的關聯存在。

奧塔哥大學 (University of Otago)的研究者表示,在 EPA 與心理健康之間的關聯較弱。

以上三篇研究均發表於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並有 Irwin Rosenberg, MD 的評論。評論裡寫到,上述這些的觀察性研究(Observational study)並無法呈現出因果(causal effect),也就是說這些研究沒有辦法證實魚或是 Omega-3脂肪酸造成那些讓人們思緒清晰的結果。

 

 

延伸閱讀

鯖魚

鯖魚是一種很常見的可食用魚類,出沒於西太平洋及大西洋的海岸附近,喜群居。在中文語境下要注意區別於中國的四大家魚之一的青魚。鯖魚平均身長30至50厘米,壽命最長可至11年,它以吞噬浮游生物及鱘魚、鱈魚和鯡魚所產的卵為生。鯖魚又名青花魚。

資料來源:Wikipedia

 

 

關於本篇

  • 新聞來源:WebMed
  • 新聞標題:Eat Fish, Get Smarter?
  • 文獻來源:
    • Nurk, 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November 2007; vol 86: pp 1470-1478. 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What's in a Serving Size?" WebMD Feature: "Good Fat, Bad Fat: The Facts About Omega-3." Dullemeijer, C.
    •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November 2007; vol 86: pp 1479-1485. Crowe, F.
    •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November 2007; vol 86: pp 1278-1285. News release, American Society for Nutrition.
  • 整理編譯:Sidney

2007/11/08

抗氧化物能對抗肥胖

名為 Flavonoids(黃酮類化合物) 與 Phenolic Acids(酚酸) 的抗氧化物能避免脂肪細胞變胖。

自許多水果、蔬菜、堅果、茶與紅酒中發現的抗氧化物能修補脂肪細胞,在某種程度上能夠避免肥胖並有益心臟健康。

新研究發現 Flavonoids(黃酮類化合物)與 Phenolic Acids(酚酸)等抗氧化物能扭住老鼠的脂肪細胞。

這些抗氧化物並不會殺死或是減少試管內脂肪細胞的數目,它們會阻止脂肪細胞生成三酸甘油酯。

抗氧化物藉由抑制製造三酸酐油脂所必須的酵素來抑制合成。

研究者表示,o-coumaric acid 與 rutin 的抑制效果特別明顯。研究者中包含有國立中興大學 食品科學系的 顏國欽教授。未來將需要更多的研究找出脂肪細胞與抗氧化物是否在人體上也有同樣的作用機制。 

 

此研究發表於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延伸閱讀

Coumaric acid

p-coumaric acid
圖片來源:Wikipedia

 

Coumaric acids 是有機化合物,是 cinnamic acid 接上 -OH基的延伸物。依「-OH」的地位置不同而有三種異構物,分別是 o-coumaric acid、m-coumaric acid 與 p-coumaric acid,自然界中以 p-coumaric acid 最為常見。From Wikipedia

 

 

rutin

Rutin 圖片來源: Wikipedia

 

Rutin(芸香素) 亦稱為 rutoside、quercetin-3-rutinoside 或 sophorin,是存在於蕎麥、大黃(Rheum)類的葉與柄和 Fava D'Anta 樹(巴西)的果實所含有的一種柑橘類黃酮醣苷。

 

蕎麥(Common Buckwheat)
圖片來源:Wikipedia

 

關於本文

  • 新聞來源:WebMed
  • 新聞標題:Antioxidants May Fight Fat
  • 文獻來源:Hsu, C.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Oct. 17, 2007; vol 55: pp 8404-8410. News releas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 整理編譯:Sidney

2007/11/02

營養素豆知識:維生素E的家族成員 - Tocotrienol

Tocotrienol 的化學結構
圖片來源:Wikipedia

 

隨著科技的進步,某些營養素的生理功能很可能會跟過去我們所知道的不太一樣,以本篇要介紹的 Tocotrienols 就是一例。

Tocotrienols(中譯:生育三烯醇),和 Tocopherols 都是維生素E的家族成員。天然的 Tocotrienols 有四種不同的型態(或稱異構物),分別名為 alpha-, beta-, gamma- and delta- tocotrienol,差別在於 chromaol 環上接的甲基數目。(請看下表)

Tocotrienol 的種類
Me = CH3

 

雖然在各種異構物的 chromanol 環均有能清除自由基的氫氧基(-OH),但實際上,它們各有各的生理功能。此外,許多試管規模的研究指出 Tocotrienols 具有抗癌的效果,尤其是在對抗皮膚癌與乳癌上,而這似乎與 Tocotrienol 的三個不飽和鍵有關。

 

Tocotrienol vs. Tocopherol

雖然Tocopherols 和 Tocotrienols 兩者在分類上都是維生素E,但一些研究認為,化學結構上得差異使得 tocotrienols 在抗氧化與抗癌上比其他型態的 tocopherol 還具潛力。Tocotrienols 所擁有的不飽和支鍊讓它們能更有效率地穿過組織的飽和脂肪層,由於這樣的特性因此它們在化妝品的產品開發上頗具潛力。

Tocopherols 一般常見於蔬菜油(如大豆,油菜花),Tocotrienols 可由穀類植物(如燕麥、大麥、黑麥與米糠)濃縮而來,而在粗製的棕櫚油中發現有高濃度的 Tocotrienols。一般商業上所使用的 tocotrienols 與 tocopherols 主要是來自天然來源,如棕櫚油與米糠油。

 

天然 Tocotrienols

食物來源:棕櫚油是 tocotrienols 的最大天然來源,米糠油與椰子油也是良好的來源。其他來源則是穀類植物,如大麥、燕麥和黑麥等。

Tocotrienols 能以一般傳統作法自天然來源取得,並標示為「d-tocotrienols」。 Tocotrienols 濃縮物與異構物能藉由純化的過程獲得。

由於純化的過程相當複雜因此很難大規模生產。不過,目前已經有廠商在分離與純化天然 tocotrienols 的技術有所突破,有能力可以大量生產。

 

合成的 tocotrienols

雖然目前還沒有合成的 tocotrienols,但可藉由化學反應的方式合成出來,產出是「dl-tocotrienols」。 

 

更多詳細的內容,請到Tocotrienol - wikipedia 看喔。

 

關於本文

2007/10/30

喝紅茶對血糖有益

來自英國新的研究發現:紅茶會刺激胰島素反應與降低血糖的效果。

這個實驗包括16位健康人,將之分成4組:
第一組:喝含有75克葡萄糖的250毫升的水
第二組:喝含有0.052克咖啡因的250毫升的水
第三組:喝含有1克紅茶的250毫升的水
第四組:喝含有3克紅茶的250毫升的水

在喝完後的第一個小時內,這四組的血糖變化,都沒有明顯的差異。
在第二個小時後,第三組(喝含有1克紅茶的250毫升的水)就有明顯的差異於其他組別。
在第90分鐘時,喝紅茶水比起喝葡萄糖水與咖啡因水的,有較高的胰島素濃度。

茶對健康的好處,包括某些的預防癌症與阿滋海默症,這可能是茶中有多酚類化合物。綠茶含有30-40﹪多酚類,紅茶含有3-10﹪多酚類。

這個實驗的研究者說可能是茶中的多酚類,可以刺激胰臟β細胞,使產生胰島素。


編譯者:SAMMI
資料來源:NUTRA
新聞標題:Black tea shows blood sugar benefits
參考資料: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NutritionVolume 26, Number 5, Pages 471-477"The Effect of Consuming Instant Black Tea on Postprandial Plasma Glucose and Insulin Concentrations in Healthy Humans"Authors: Judith A. Bryans, P.A. Judd, P.R. Ellis

2007/10/26

增加體重,增加乳癌風險

我們都知道「肥胖」與「體重過重」比「體重標準」的女性有較高的罹患乳癌風險,現在有一個來自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NCI)和AARP的報告指出:成年女性與更年期女性「體重上升」將增加乳癌風險。

這個研究使用問卷調查分析將近100,000位50~71歲的女性,結果如下:
1. 女性從18歲到35歲間體重增加超過66磅,將有65%的乳癌風險。
2. 女性從35歲到50歲間體重增加超過66磅,將有223%的乳癌風險。
3. 女性從35歲到50歲間體重增加44~66磅,將有56%的乳癌風險。
4. 女性從35歲到50歲間體重增加22~66磅,將有31%的乳癌風險。
5. 女性從50歲到現在年齡間體重增加超過66磅,將有94%的乳癌風險。
6. 女性從50歲到現在年齡間體重增加22~44磅,將有46%的乳癌風險。
7. 女性從50歲到現在年齡間體重增加4.4~22磅,將有32%的乳癌風險。
(註:1磅 = 公斤 × 2.20462)

這個研究是要指出體重增加的時間點(the timing of weight gain)與乳癌風險有較多的關係。也就是說如果你的體重增加是在較年輕的時候,乳癌風險比較沒有那高,但若35歲後體重增加,乳癌風險就非常高。

乳癌風險與體重增加的關係只出現在更年期沒有使用荷爾蒙療法的女性,因為荷爾蒙療法本來就會增加乳癌風險。

脂肪組織會製造產生雌激素(estrogen),但年輕時健康的卵巢製造產生雌激素的量會比脂肪組織多,雌激素從脂肪組織的並不是主要來源。

隨著年齡的增加,卵巢製造產生雌激素會越來越少,從脂肪組織來的雌激素會越顯重要,雌激素與乳癌風險有很大的關係。

體重增加與荷爾蒙療法都會增加雌激素,進而增加了乳癌風險。瘦的女性與沒有使用荷爾蒙療法的都不會使雌激素額外的增加,所以乳癌風險比較低。

有個有趣的現象,體重增加與荷爾蒙療法增加乳癌風險並無加成效果,也就是說,如果你體重增加,你有高乳癌風險;如果你使用荷爾蒙療法,你有高乳癌風險;如果你體重增加並同時使用荷爾蒙療法的乳癌風險,會比只有其中一還低。

其實很多因素都會造成乳癌風險,很多因素是不可改變的,比如身為女性、家族遺傳,但有些因素是掌聲在自己的手上的,比如多運動、減少酒精攝取、降低體重等。

健康就掌握在自己手上,好好加油吧!!!

編譯者:SAMMI
新聞來源:WebMD
新聞標題:Weight Gain Ups Breast Cancer Risk

2007/10/23

花椰菜也能防曬?

一大堆綠色花椰菜苗

 

綠色花椰菜萃取物能減少因曬傷所導致的紅腫與發炎的情形。

 

綠色花椰菜對健康的好處再加一項,防曬。新的研究發現這具潛力的蔬菜可能有助保護肌膚免於太陽的傷害。

研究者發現綠色花椰菜苗所含有的化合物,sulforaphane 能減輕肌膚因暴露於紫外線所造成的紅腫與發炎的現象。

經常曬傷可能會有較高的皮膚癌離風險,研究者說控制紅腫可能是另一種對抗皮膚癌與陽光對肌膚造成的損害,皮膚發紅的情形在醫學上的專有名詞是「erythema 紅斑」。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 Paul Talalay 與同僚以六位成年人為對象,研究 sulforaphane 對 UV 誘導的紅斑有何影響。

研究取三天大的綠色花椰菜苗,製成含有 sulforaphane 的溶液,在受試者暴露於紫外線後,將該溶液塗抹於皮膚。

相較於直接曝曬紫外線的肌膚,研究結果顯示途用綠色花椰菜苗抽出物平均能減少紅的情形達 37%。

研究人員表示綠色花椰菜苗抽物並不會吸收紫外線,但它能作用於細胞層級,藉此來達到預防紅斑的效果。Sulforaphane 能誘導皮膚中具保護能力的蛋白質,並能保護肌膚免於太陽的傷害好機天。

 

 

關於本文

  • 新聞來源:WebMed
  • 新聞標題:Broccoli Protects Skin From Sun Damage
  • 文獻來源:Talalay, P.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ct. 22, 2007, advance online edition. News release,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 整理編譯:Sidney

2007/10/22

為什麼流行性感冒比較容易在冬天散播呢?

流感病毒的結構
圖片來源: Wikipedia

 

 

冬天是流行性感冒散播的主要時期。研究發低溫低濕度的環境下,流感病毒在空氣中比較容易散播。

科學家們提供一些阻止流感病毒散播的小秘訣:

  • 室內溫暖維持在華氏68度(攝氏 20度)以上
  • 室內相對適度至少為 50%

紐約 Mount Sinai School of Medicine 的 Anice 博士與同僚研究天竺鼠的流感病毒。他們調整天竺鼠籠子的溫度與濕度,以觀察各種不同的溫度與濕度對流感散佈的影響。

流感病毒在華氏41度(攝氏 5度)時的比華氏68度(攝氏20度)或華氏86度(攝氏30度)還來得容易。

在較低相對濕度( 20%~35%)的環境時,流感病毒擴散的速度會比較濕的環境還容易。

此研究發表於 Public Library of Science Pathogens

 

延伸閱讀

 

關於本文

  • 新聞來源:WebMed
  • 新聞標題:Why Flu Spreads in Winter
  • 文獻來源:Lowen, A. Public Library of Science Pathogens, October 2007; vol 3. CDC: "Key Facts About Seasonal Flu Vaccine."
  • 整理編譯:Sidney

2007/10/19

名詞解釋:Nutrigenomics(營養基因體學)

 

Nutrigenomics (營養基因體學)是一門研究分子在營養與相應基因間關係的科學,主要的目標在推斷相當細微的改變如何能夠影響人類健康。營養基因體學聚焦於營養素對基因組(genome)、蛋白質體(proteome)與代謝體(metabolome)的影響。

 

藉由確定營養素作用機制機轉或是食物療法的效果,營養基因體學試圖定義出在人類健康上,特定營養素與特定飲食之間的關係。

營養基因體學和以基因型為基礎的個人營養有關。

儘管營養基因體學最終將能提供個人化的飲食建議,但由於這們科學還相當地年輕,所以在接下來的十年裡,一般人認為它對於公共衛生的貢獻可能還不是很重要。

 

... more ablout "Nutrigenomics"

 

 

延伸閱讀

 

關於本文

2007/10/11

肥胖與食道癌的關係

 

根據一篇新發表於線上期刊Gut,食道癌也是肥胖對健康所帶來的威脅之一。

新研究包含有將近800為罹患食道癌的病患與1,580位未罹患食道癌的成年人。研究人員包含澳洲布里斯班醫院的 David Whiteman, MBBS, PhD。

他們追蹤這些人們的BMI。和BMI值正常的人相比,非常肥胖(BMI 超過40 )的人食道癌的罹患率是正常人的六倍,而肥胖者(BMI 30以上)約是正常人的兩倍。

這些最可能罹患食道癌的嚴重肥胖者都有胃食道逆流(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的病史。

不過肥胖與食道癌的關係即時是未曾罹患 GERD 亦存在著。

肥胖與食道癌的關係,男性遠大於女性,而年齡低於五十歲的高於大於五十歲者。

此研究並未證實肥胖會直接導致食道癌。不過根據 Whiteman 與其同僚的研究,此可能性應該有更多的研究來證實。

 

 

關於本文

  • 新聞來源:WebMed
  • 新聞標題:Obesity Linked to Esophageal Cancer
  • 文獻來源:Whiteman, D. Gut, Oct. 11, 2007; advance online edition. News release, BMJ Specialist Journals.
  • 整理編譯:Sidney

2007/10/09

飲茶能減緩骨質流失

喝茶有益骨質健康

 

飲茶可能對你的骨頭健康有益喔!

一項新研究發現有飲茶習慣的年長女性,她們比不飲用茶者的髖骨股密度較高且骨質流失較少。

研究者表示此研究確認過去的研究,飲茶能保護骨質流失並預防骨質疏鬆症。

澳洲的研究者調查275位年齡70-85歲的女性,這是一項長達五年的關於飲用多少紅茶與綠茶(不包含花草茶)和鈣質補充與骨質疏鬆的研究。再研究的開始與結束均測量髖骨密度。

研究發表於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結果指出經常飲用茶的女性比不飲用者的骨密度要來得高。

茶飲用者的骨密度比未飲用者者,且超過四年的時間裡飲茶者的骨密度流失速度也比不飲用者來得慢。而這些結果也考慮到吸煙與鈣質補充等因素。

然而研究人員並未發現每天飲用杯數與骨密度之間的關係。

西澳大學(the 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 )的 Amanda Devine 說:「其他像是膳食鈣值攝取、咖啡的飲用、活動度與抽煙等因素並不會影響飲茶與骨密度之間的關係。因此,我們所有的資料均支持飲茶有減少骨密度流失並對骨質有益。」

研究者說還需要更多的研究來確認飲茶對骨密度的影響。過去的研究已經支持茶裡面的植物化合物(如黃酮類化合物)可能是提供保護的成份,原因在於該黃酮類化合物具有與雌激素相似的特性。

 

 

 

關於本文

  • 新聞來源:WebMed
  • 新聞標題:Drinking Tea May Slow Bone Loss
  • 文獻來源:Devine, A.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October 2007; vol 86: 1243-1247. News release, American Society for Nutrition.
  • 整理編譯:Sidney

2007/10/04

紅酒中的化合物可以對抗糖尿病

上海研究老鼠發現,白藜蘆醇(resveratrol)是紅酒中發現的一種抗氧化物,可用來對抗第2型糖尿病與胰島素阻抗。

胰島素是一種控制血糖的荷爾蒙,當身體對胰島素的反應不敏感,就稱為胰島素阻抗現象,此情況也會導致糖尿病。

上海的研究者認為將白藜蘆醇(resveratrol)製成藥物來治療胰島素阻抗和糖尿病是個有價值的新策略。

喝紅酒是達不到同樣的治療效果的,除非你喝相當量的紅酒!

那要多少白藜蘆醇(resveratrol)才能有效果呢?
根據上海的研究,每天3公升的紅酒才能提出足夠量的白藜蘆醇(resveratrol),約相當於有15毫克的白藜蘆醇(resveratrol),這樣才能展現出它的生化效能。

編譯者認為,不要依靠紅酒來治療糖尿病,「飲酒過量有礙健康」,大家應該都很耳熟能響,且酒的熱量高(1公克酒精提供7大卡),通常我們稱酒為液態麵包,且根據美國ADA,糖尿病人的飲食建議中,酒精的攝取是有限制的,男生2份酒精當量/天,女生1份酒精當量/天。1份酒精當量含酒精15公克。

想用白藜蘆醇(resveratrol)來治療糖尿病,就真的等待科學家將它治成濃縮錠劑吧!

新聞來源:WebMed
新聞標題:Red Wine Compound May Curb Diabetes
編譯者:SAMMI

2007/10/02

哺餵母乳與蛀牙相關的爭論

 

研究發現補為母乳不會增加兒童蛀牙的風險。

 

根據新的研究結果顯示,補為母乳比較不容易導致齟齒或早期兒童的蛀牙。

研究者說已經有某些報告提到延長哺乳時間與高兒童蛀牙風險有關係,不過支持這項看法的證據還很少。

舉例來說,最近有動物研究發現母乳比牛奶更容易導致蛀牙,不過這結果尚未在人類研究上獲得證實。

在這篇發表於 Pediatrics 的研究中,研究者比較超過 1,500 位年齡在 2~5 歲的兒童,其母乳哺餵持續時間與齟齒罹患風險的關係。

研究結果證實哺餵母乳或哺餵持續時間與兒童蛀牙並沒有任何關係。貧困或母親吸菸反而對年幼兒童的蛀牙有較大的影響。

 

 

相關網站

 

關於本文

  • 新聞來源:WebMed
  • 新聞標題:Breastfeeding-Cavities Link Disputed
  • 文獻來源:Lida, H. Pediatrics, October 2007, advance online publication. News release,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 整理編譯:Sidney

2007/09/27

The Truth about Food--讓孩子愛上蔬菜



38%的成人只吃10種食物. 如果連大人都不喜歡吃的東西,如何讓孩子願意放進嘴巴裡?

認知方面的學者發現, 對幼兒而言, 同儕擁有最大的影響力--如果隔壁的男孩正在吃某個東西, 你的孩子也會想要來一點.

製作團隊找來4個年紀較大的童星來測試他們是否能影響討厭蔬菜的小朋友,使他們改變飲食習慣.
4位演員偽裝成學生,先和小朋友建立友誼,在午餐時,他們和討厭花椰菜的小朋友--Isaac一起用餐,
Isaac看到他們非常愉快的吃完蔬菜,且還熱烈地想要搶走他盤中的蔬菜.看到這個情景的Issac受到了鼓勵,不但嘗試著吃起花椰菜,最後還在沒有任何抱怨的情況下把盤中的花椰菜吃完. 通常,小朋友只要試過第一次,就很容易願意再試一次.
一星期後,製作團隊拍攝Issac和家人吃飯的情景,雖然他仍不願意吃番茄,但是他已經可以不需要家人的催促就吃完他的花椰菜.

實驗證實,同儕比老師或父母有更大的影響力,所以不防利用這樣的影響來讓小朋友喜歡吃個種食物
要記住,如果你能夠使孩子嘗試第一次,孩子就有可能會一再嘗試,直到喜歡上這些食物.

資料來源: BBC

厭食症可能會影響味覺

 

 

曾經患有神經性厭食症女性的腦部對味覺的處理與他人不同。

 

研究指出神經性厭食症可能會影響女性的味覺感覺能力。

此項發現是來自於一項以16位女性為對象的小型研究,這些女性已經從神經性厭食症康復平均將近四年。

那些女性目前已經恢復正常的飲食習慣,並有正常的BMI(body mass index),不過她們的BMI值落在正常範圍的底限。

研究者以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取得那些女性在飲用白開水或是糖水(與一般軟性飲料相當的甜度)時的腦部掃描。

進行實驗之前這些女性都吃一樣的早餐,在飲用開水或糖水後會評定她們感到愉悅或是焦慮的程度。

為了與實驗做對照,匹茲堡醫學大學的 Angela Wanger,MD 與研究同僚們找來16位背景相似,但不曾罹患厭食症的女性來重複這項實驗。

Wanger 的研究團隊把焦點放在腦中與味覺有關的區域,該部位名為腦島(insula)。

 

Insula 在腦中的位置 圖片來源:Wikipedia

 

與正常的女性相比,腦部掃描顯示曾經罹患厭食症的女性飲用白開水與糖水時腦島部位的活動比較不活躍。

此外,腦部掃描顯示出那些未曾罹患神經性厭食症的女性在飲用糖水時,腦島部或特別活躍。 不過那些曾經罹患神經性厭食症的女性,當飲用她們喜歡的飲料時腦島並不會特別地活躍。

研究人員總結認為女性是否罹患過厭食症可能會影響她們的味覺。

不過呢?

究竟先是「腦島活性下降」
還是「厭食症」呢?
這目前還不清楚。

 

延伸閱讀

  1. 關於 腦島(Insula)- Wikipedia
  2. 神經性厭食症 - 中文英文
  3. 麻省理工開放式課程 腦與認知科學-Social Psychology, Spring 2005

 

 

關於本文

2007/09/18

被限制的食物,會讓孩子更渴望它?

英國BBC電視台最近製作了一個與食物營養相關的有趣節目"The truth about food".
不同於嚴謹的科學實驗,BBC與大學教授合作,透過一些實境真人的實驗,把科學實驗的結果展現在民眾面前,讓民眾更深刻的感受到食物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影響力

被限制的食物
限制小孩攝取某些食物,是否會讓小孩更喜歡它?

先前的科學實驗皆發現,當限制孩子攝取某食物時,這些食物會變的更有吸引力.為了驗證這個論點,BBC找了一個由4歲和5歲小朋友的所組成的班級,測試他們在一週內對於一個被限制的食物有何反應 .

首先,BBC團隊必需先找出2種小孩子不喜歡也不討厭的食物,於是他們選擇水果乾來測試兒童,發現芒果乾和葡萄乾的接受度是一樣的.
在接下來一週裡,毎天到了點心時間時,分別裝著芒果乾和葡萄乾的兩個碗會被一起放在教室中.當老師吹第一聲哨聲時,小朋友有15分鐘內可以無限制的吃芒果乾,接下來老師會吹第二次哨聲,小朋友只有5分鐘可以吃葡萄乾.
在實驗剛開始時,小朋友會狼吞虎嚥的吃芒果乾,但隨著實驗天數的前進,到了可以吃葡萄乾時,小朋友變得愈來愈興奮.一週實驗結束時,小朋友會蜂擁至裝著葡萄乾的碗,而芒果乾則變得沒有吸引力.
實驗發現,小朋友在一開始時,對兩種食物的喜好是一樣的,但經過一週的實驗後,小朋友對葡萄乾的喜好被大大的提升了.所以,限制孩子吃點心或許會帶來反效果,使得孩子更渴望吃到這些點心.

資料來源:http://www.bbc.co.uk/sn/humanbody/truthaboutfood/

2007/09/17

明日的記憶:飲食與阿茲海默症

圖片來源: 明日的記憶台灣官方網站

 

官方網站官方部落格關懷失智「憶」不容遲

這是一部描述著阿茲海默症病患的故事...

如果過了明天 我連你都忘記了 也請緊握我的手 陪我繼續走下去….


引述自「明日的記憶」官方部落格 

 

一個刻著「枝實子」的杯子開啟這個讓人感動的故事,
渡邊 謙 的演技很直接地就把患病的無助與恐慌傳達到觀眾的內心。

「要是我會怎麼樣呢?」 總不由得會這麼想著...

 

隨著病程的演進,患者短期的記憶能力下降,慢慢地長期記憶也會失去,最後連生活所必須基本能力也會喪失。以目前的醫學並沒有治療的方法,目前能做的就是用藥物延緩病情發展。

平常在書上或是社會新聞上看到這類疾病並不會有什麼深刻的感觸,但經由電影的傳遞,讓我對此有了更深刻地了解,不是病理上而是患者與家屬們在心理層面上的變化。

多了解這個病,請給予病患與家屬們多點支持與關懷吧!

電影中有部份提到飲食預防的部份,有個比較特別的東西---「發芽玄米」,這東西富含 GABA 是抑制性的神經傳導物質,能幫助人們別太興奮且也有研究指出GABA能幫助入眠、舒緩壓力與增加集中力。當然一般食物當中,像是蕃茄與泡菜也含有GABA。

接下來有篇相關的研究提及飲食與阿茲海默症的關係。

 

 

地中海飲食對阿茲海默症病患有益

新研究指出地中海飲食比傳統西方飲食更能延長阿茲海默症患者的生命。研究發表於 Neurology,研究人員觀察192位阿茲海默症患者,為期4.5年。

研究期間研究人員發現確實進行地中海飲食者的死亡率比一般飲食要低76%,在這期間有 85位患者過逝。

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 Nikos Scarmeas 說:「越是符合地中海飲食的人,死亡率越低。舉例來說,一般而言遵行地中海飲食的阿茲海默症患者,其生命比最不依循該飲食的患者的生命平均多1.3年。而那些非常遵行該飲食的患者平均壽命則是多了4年。」

去年 Scarmeas 所發表的研究發現越是執行地中海飲食的健康人,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較低。

地中海飲食中穀類、紅酒、水果、堅果類、豆類、全穀類、魚與橄欖油等是很常被食用的食物。這些食物提供的主要營養成份有 beta-胡蘿蔔素、維生素C、維生素E、多酚與一些必須礦物質。研究者提出這些抗氧化物與多酚是提供保護的要角。

同樣的研究者在另一個研究( Neurology (Vol. 59, pp. 912 - 921))中指出年長者的飲食越是相似於地中海飲食,其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比飲食最不像地中海飲食者要低個40%。

Scarmeas 表示:「此飲食對阿茲海默症的新好處將會持續的產出。我們需要進行更多的研究,才能確認地中海飲食是不是也能幫助減緩阿茲海默症患者認知能力的衰退、維持每日生活的必須技能與擁有較佳地生活品質。」

阿茲海默症是最常見的癡症,目前全世界有超過1千3百萬人受該疾病的影響。光是在美國阿茲海默症的直接與間接照護金額超過1,000億。在英國阿茲海默症直接照護的金額估計為150 億。

 

 

什麼是地中海飲食(Mediterranean diet)

地中海飲食是現代的營養飲食模型,概念來自於某些地中海國家(特別是希臘還有南義大利)的傳統飲食組合。   --- from Wikipedia

您可以參考「地中海飲食金字塔」,該圖列出該飲食的一些食物選擇:
成人版兒童版

 

相關連結

關於本文

2007/09/10

腰圍越大罹患結腸癌的機會越高

圖片來源: Wikipedia

 

肥胖! 尤其是腹部肥胖會增加結腸癌的罹患風險。

 

你的腰圍越大,你罹患結腸癌的機率約高。

分析30個長期的結腸癌研究,發現肥胖與結腸癌之間地關係在男性身上較強。研究發現,肥胖只會促進男性直腸癌,對女性則沒有。

這當中最重要的關鍵可能是腹部脂肪,該部位的脂肪與結腸癌的影響比其他部位的脂肪要來得高。腰圍每增加4吋,男性與女性結腸癌罹患率分別增加33%與16%。

至於為甚麼肥胖比較容易導致男性罹患結腸癌與直腸癌的理由則尚未明瞭。

 

 

延伸閱讀

 

 

關於本文

2007/09/09

時間是金錢,也是「晚餐」!!


我們的食物選擇受到經濟收入、食物價錢、個人喜好而影響,有沒有時間來烹調食物也會影響到食物的選擇。



ERS分析2003-4年美國使用時間的研究指出,『收入』影響女性花在食物準備與烹煮上時間。


當收入高,家庭可能會用金錢取代時間,因為他們可以容易的獲得節省時間的貨品或服務(如買半成品的食物或到餐廳進食)。


整體來說,女性花在食物的準備與烹調上比男性多2倍以上,且已婚和有伴侶的女性比單身的女性花更多的時間。


不管是有工作沒工作,低收入或高收入,已婚或有伴侶的女性都比單身女性花更多的時間在食物的準備與烹調上。


已婚或有伴侶且有工作的女性比單身有工作的女性,每天多15分鐘在食物的準備與烹調上。


已婚或有伴侶但沒工作的女性比單身沒工作的女性,每天多30分鐘在食物的準備與烹調上。


有小孩也是一個會增加食物的準備與烹調的因素。


所有的女性在工作的時間之外,在家裡都會花比較多的時間在食物的準備與烹調。且低收入的女性比高收入的女性較沒有額外的金錢來換取時間。有個調查指出,有全職工作女性,每週多100美元的收入,每天少9分鐘在食物的準備與烹調上。

編譯者認為,這其實是篇有趣的報導,愛不愛在廚房烹飪食物,是種個人喜好。但女性同胞不管你愛不愛、有沒有工作、有沒有時間,似乎都逃不過與食物奮戰的命運,都比男性同胞花更多時間在食物的調理上。親愛的男性同胞,如果你很愛你的另一伴,請捲起袖子一起到廚房幫忙吧!不然就多賺點銀兩回來,好讓用金錢來換取時間吧!J


資料來源:AmberWaves


新聞標題:Time is Money........and Dinner


參考資料:Who Has Time To Cook? How Family Resources Influence Food Preparation, by Lisa Mancino and Constance Newman, ERR-40, USDA, Economic Research Service, April 2007.


編譯者:SAMMI


大豆異黃酮可降低嬰兒的死亡率


根據一個新的研究,在嬰兒配方奶中添加大豆異黃酮(soy isoflavone)會降低嬰兒腹瀉發生。

the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UIUC)的研究者發生大豆異黃酮中的genistin能降低嬰兒受輪狀病毒的感染約74%,這個研究發表在今年9月份的Journal of Nutrition。且根據這實驗的結果,或許是經濟狀況不好的家庭帶來一點希望,因可以用較便宜的大豆異黃餇來取代昂貴的輪狀病毒疫苗。

UIUC的教授Sharon Donovan說:『大豆配方中的異黃酮可降低輪狀病毒感染,對發展中國家的孩子來說是有經濟效應的營養素』。

2004年,WHO估計約有全世界有527,000位孩童死於輪狀病毒感染(約佔全球5%的孩童)。輪狀病毒主要會造成嬰兒的腹瀉,它大部份都感染5歲以下的孩子。

大豆異黃酮是黃豆中的生物活性成份,它對健康有益處,可以緩解更年期的不適,增加骨質密度、降低膽固醇。Genistin是黃豆中主要的異黃酮。

黃豆是美國食品藥物管理中可以宣稱可降低心臟病危險的成份,某一樣的食品的標示是這樣寫的"Diets low in saturated fat and cholesterol that include 25 grams of soy protein a day may reduce the risk of heart disease. One serving of (name of food) provides ____ grams of soy protein."。

在UIUC研究發現,將加有soy isoflavones嬰兒配方奶,抽掉Genistin,這soy isoflavones嬰兒配方奶抗輪狀病毒的活性就會消失,所以genistin對降低病毒感染來說是主要的活性成份。

這個研究也說:如果嬰兒受到嚴重或暴露在多量的輪狀病毒中,我們懷疑大豆異黃酮是否一樣有效,所以還必須更進一步做動物研究。


資料來源:NUTRA

新聞標題:soy isoflavones could reduce infant mortality

參考資料:Andres, Aline et al. "Isoflavones at concentrations present in soy infant formula inhibit rotavirus infection in vitro." Journal of Nutrition. 2007 137: 2068-2073.


編譯者:SAMMI


2007/09/05

瘦基因抑制脂肪形成

DNA

圖片為 stockexpt 所授權
請勿下載用於其他用途

 

一種「瘦基因」讓蒼蠅不容易變胖,而同樣的作用在哺乳動物身上依然適用。

而人類也帶有相同的基因。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的醫學博士 Jonathan Graff 與同僚說:「如此看來加速瘦基因的功能可能可以應用於未來對於肥胖的治療。」

Graff 說:「從蠕蟲至哺乳動物,此基因均能控制脂肪的形成。」

此基因名為 Adipose 或 Adp。一位耶魯大學的研究者在15年前發現一缺乏 Adp 基因的果蠅變種,這些缺乏 Adp 基因的果蠅體重異常增加。

Graff 的研究團隊以基因工程的方法讓老鼠的脂肪組織表現 Adp 基因,並發現老鼠變瘦了。此外,它們還發現 Adp 以「dose-related」的方式作用,Adp 越是活躍,動物變得越瘦。

Graff 說:「這對潛在的肥胖治療來說是件好消息,不似電燈開關,它比較像是音量控制鈕。不是只有開和關,它能轉強或是轉弱。當然,最後此概念將會發展成針對此系統的藥物,但是這是未來幾年才會發生的事情。」

然而這樣的藥物勢必得面對安全性的問題。研究者還提到 Apd 遍及全身,在腦部與睪丸的濃度特別高。

 

寫在後面

文中把該基因對脂肪形成的控制比喻為「音量控制鈕」,這是說利用此基因我調整基因的表現強度來控制脂肪的形成,藉此達到較精確的控制。這與現行的肥胖治療法不一樣,目前的方法有治療才有效果,像是減肥藥、手術等,也才會有電燈開關的比喻,不是有就是沒有。

 

 關於本文

  • 新聞來源:WebMed
  • 新聞標題:Lean Gene Found in Mammals
  • 文獻來源:Suh, J.M. Cell Metabolism, September 2007; vol 6: pp 195-207. News release, University of Texas Southwestern Medical Center at Dallas. News release, Cell Press.
  • 編譯整理:Sidney

低GI早餐可讓小孩子攝取較少的熱量

全穀類是低GI食物不錯的選擇

 

新研究發現讓小孩吃低GI(Glycemic index)的早餐能減少他們一整天的熱量攝取。

研究由牛津布魯克斯大學(Oxford Brookes University)進行並會發表在這個月的 British Journal of Nutrition。研究讓8-11歲的小孩食用低GI與高GI的早餐,隨後發現他們之後食用的午餐在熱量上有些微的差異。

雖然結果並未發現統計上顯著差異,但研究人員表示他們將針對這點做更多的研究調查,以面對全球兒童費胖的問題。

牛津布魯克斯大學 Jeya Henry 博士表示:「食品公司必須在不犧牲味道、香氣與樂趣下更加著重於GI的概念。」

儘管已經有研究著著眼於GI與飽足感對成人的影響,但 Henry 宣稱對小孩子來說這個研究是新的。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統計,2005年全世界至少有2億5歲以下的兒童體重過重。同年,近乎16億的成年人(15歲以上)體重過重,約4億人體重過重。

GI是用來衡量某種食物釋放碳水化合物進入人體的速度的工具,而這些碳水化合物使攝取者的血糖升高。高GI食物會使血糖快速升高,而低GI食物則讓身體以較緩慢的速度釋放能量,而這個對飽足感有影響。

研究團隊以隨機交叉設計研究,讓38位男孩與女孩在十週內不連續的平日分別食用低GI或是高GI早餐。這兩組由11位男孩與27位女孩組成,會彼此交換飲食,然後進行另外一個10週的試驗。

比起食用高GI早餐的日子,食用低GI飲食時,兒童一天熱量攝取平均減少61大卡。撇開研究結果沒有統計上的意義不說(P=0.406),研究人員主張研究結果對體重控制是有益的,因為孩子確實吃得比較少了。

Henry說:「雖然每天僅有61大卡的差異看似乎沒有意義,但以一整個月來看熱量的攝取減少了1830大卡。熱量攝取的差異支持兒童在食用低GI早餐後飽足的時間會比較長。」

研究人員預計進行更進一步的研究,此研究將會以24小時為基礎來看卡路里攝取與飽足感。

 

 

寫在後面

就我個人的經驗來說,熱量差不多的早餐,GI較低的早餐確實會讓我比較不容易餓的。

 

 

延伸閱讀

 

關於本文

2007/09/01

成年人飲用軟性飲料會增加發展成新陳代謝症候群的危險性


你是個中年人嗎?你有每天喝一杯軟性飲料嗎?不管是一般的軟性飲料還是低熱量的都算喔!!

根據the National Heart, Lung and Blood Institute at 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的研判調查,每天一杯飲料會增加40%以上成為或發展為新陳代謝症候群的機率。

高熱量、高糖份的飲料與新陳代謝症候群有關是預料中的事,Dr. Caroline Fox的實驗卻指出就算你喝的是低卡、零卡的軟性飲料(Diet Sodas),還是會增加新陳代謝証的風險。

Dr. Fox經由這個長期的觀查,指出一個重要觀念---『飲食的習慣、型態與健康上危害間的重要關聯』,也就是說,就算你認為已經做了健康的選擇,從有糖的軟性飲料,改成無糖低卡的軟性飲料,但還是對健康有害!

為什麼呢?
編譯者認為其中原因是,軟性飲料在歐美是指由濃縮原料製成含碳酸或非含碳酸的不含酒精飲料,比如汽水、檸檬水等,若扣除掉會使人發胖的「糖」,軟性飲料中似乎也沒什麼營養價值,大部份你會看到的成份是食用香料、食用色素、防腐劑等類的添加物。身體很聰明知道食用香料、食用色素、防腐劑等都不是它需要的,這些都只是暫時滿足你的口慾而已,吃進身體後,就會造成健康上的負擔與危害,縱使你選擇的是低卡、零卡軟性飲料。

為了你的健康,多喝水沒事,沒事多喝水吧!

資料來源: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y
新聞標題:Adoults Drinking Soft Drinks At Increased Risk of Developing Metabolic Syndrome
編譯者:SAMMI

2007/08/31

早餐真的很重要

一天的開始,就從早餐起

 

 

營養均衡的早餐能幫助你注意力集中與給你力量,甚至還能幫維持健康的體重。

 

媽媽是對的!

「早餐確實是一天當中最重要的一餐。」

 

早餐不僅供給你能量迎接新的一天,而且還帶來許多健康助益,像是體重控制與有更好的表現。

研究發現一頓健康的早餐能給你:

  • 營養完整的飲食含有較高的營養素、維生素還有礦物質。
  • 增加在教室與會議室的注意力與表現。
  • 增加活動的強度與持久力。
  • 降低血膽固醇濃度。

早餐對每個人對很重要,但對兒童與青少年尤其重要。根據美國膳食療養學會(American Dietetic Association)統計,吃早餐的小孩在學習與運動場上有較佳的表現、較好的集中力、問題解決的技巧與手眼協調。

 

早餐&體重控制

已經有許多的研究指出不管是成年人或是小孩,吃早餐者比忽略早餐者體重有較低的傾向。

 

Why?

理論一

健康的早餐能減少減少一整天的食慾,並幫助人們在其他餐選擇較好的食物。一般認為不吃早餐能直接減少能量攝取,但其實這個招數很不好。不吃早餐的人食慾會比較好,因此讓他們再中餐和一天當中的時它時間吃了更多東西。一不小心就把沒吃得早餐補回來,甚至超過呢!

 

理論二

「吃早餐」的行為是健康生活習慣的一環,而所謂健康生活習慣還包含廣泛地選擇食物與平衡熱量攝取與運動。

 

在此值得一提的,有助於體重控制的早餐通常含有蛋白質或是全穀類食物,而不是高脂肪與熱量的食物。

吃早餐很重要,但選擇營養均衡的早餐則是關鍵。

看看你每天吃的早餐,
飲料是牛奶、豆漿或是奶茶呢?
蔬菜、水果等是否常常出現呢?

 

 

  • 新聞來源:WebMed
  • 新聞標題:The Many Benefits of Breakfast
  • 文獻來源:
    Nikhil V. Dhurandhar, PhD, associate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infection and obesity, 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s Pennington Biomedical Research Center. Wayne Campbell, PhD, associate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foods and nutrition, Purdue University. Leidy, H., Obesity Research, 2007; vol 15: pp 421-429.


    Campbel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Dietetic Association, 2007; vol 107: pp 565-569.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Dietetic Association, July 2007; vol 107(7): pp 1139-1145.
  • 編譯整理:Sidney

2007/08/30

人們比較容易記住不好的回憶

 

負面回憶比快樂回憶要來得鮮明深刻

 

一般來說,大部分的人能確切地記住它們所經歷的悲慘經歷,但卻很難記得生日或是周年紀念日,現在可能有個很好的理由可以來解釋人類的記憶為何會有這樣的差異存在。

原來呀人們比較容易記住不好的時刻是出自於天性。

新的研究指出我們比較容易回想起不好的回憶,而且記得比快樂的回憶要來得清楚,會有這樣的不同也許是演化所致。

像是恐懼還有悲傷等負面情緒會觸發腦中與記憶有關部位的活動增加。這些情緒上地可能激烈反應記憶會比快樂或是一般記憶更容易記住細節,不過這些記憶也可能會扭曲失真。

舉例來說,槍擊現場目擊者常會對槍有深刻的印象,但他們可能不記得週遭的詳細情形。

波士頓大學 Elizabeth Kensinger 表示:「以進化角度來看上這些好處是合理的,把注意力集中於可能具有潛在威脅的資訊上。」

 

研究者使用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 研究當人們遇到負面事件時刺激腦部情緒處理區域(orbitofrontal cortexamygdala)活動的情形。

這些掌管情緒地中心越是被事件所活化,人們就越是容易記住與情緒方面有關的特定細節,像是槍擊現場目擊者會特別注意槍的細節,因此可能較不會去記住平凡的細節,像是街道名稱。

研究者說保留不好回憶的技巧可能在演化策略中已經逐步形成,藉此讓我們能面對對生有有威脅或是負面的事件。

他們說為了幫助了解創傷後壓力症侯群(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與了解目擊證人證詞的可信度,還需要有更多的研究了解我們是如何記住不好的記憶。

 

 

  • 新聞來源:WebMed
  • 新聞標題:Bad Memories Easier to Remember
  • 文獻出處:Kensinger, E. 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August 2007; vol 16: 213-218. News release, Association for Psychological Science.
  • 編譯整理:Sidney

2007/08/22

蔓越莓能增加癌症藥物的治療效果

蔓越莓 圖片來源:Wikipedia


 

在試管試驗中,蔓越莓抽出物使卵巢癌藥物更為有效。

蔓越莓萃取果汁使得鉑為基礎(platinum-based)的藥物對抗卵巢癌的能力增加六倍以上。

此項試管試驗的發現要用應用在臨床的炎症病患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不過羅格斯大學(Rutgers University )天然產品的研究者 Ajay P. Singh 博士與Nicholi Vorsa 博士均抱著樂觀的態度來看待這項發現。

含鉑藥物的化學治療(platinum-based chemotherapy)是治療卵巢癌最主要的方法。但整個治療期間,癌細胞會對這些藥物產生抗藥性,而這意味著得增加化療的劑量,並會增加藥物對病患的毒性。

研究者注意到在實驗室的研究中,自蔓越莓分離出來的化合物能殺死人類卵巢、腦與前列腺的癌細胞。此一抗癌的活性似乎是來自於一群稱為 proanthocyanidins (PACs) 的化合物。

Singh 與 Vorsa 指出蔓越莓的 PACs 是相當獨特的只存於蔓越莓,其他的水果並未含。

實際上蔓越莓的化合物如何作用的機制仍屬未知。不過在實驗室的研究裡,Signgh 和 Vorsa 試驗其對抗已經具有鉑為基礎(platinum-based)藥物抗藥性的卵巢癌細胞的能力。

很快地他們將進行動物試驗確認實驗室的結果是否依然有那樣的效果。不管如何,眼下他們提醒病患在未經過醫師的同意下不要攝取達到有效量的蔓越莓相關產品。還有請注意,蔓越莓本身並不會治療癌症。

 

 

相關資料

  1. 鉑為基礎的藥物 (atinum-based agents)
  2. 認識卵巢癌(陶聲洋防癌基金會)

 

 

  • 新聞來源:WebMed
  • 新聞標題:Cranberries Give Boost to Cancer Drug
  • 文獻來源:234th nation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Boston, Aug. 19-23, 2007. News releas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 編譯整理:Sidney

2007/08/21

為何少女喜歡粉紅色? 這跟演化有關係的啦~

女孩子會將目光停駐於粉紅色的區域
圖片來源:stock.xchng

 

女孩喜愛粉紅色很可能是由演化的理由發展而來,而不是單純地只是對 fuchsia (詳細介紹 Wikipedia)這個顏色的喜好。

新研究證實男女天生就對顏色有偏好。不管是男還是女均喜歡藍色,不過相較於男性,女性偏好較紅或較 pinkish shade of blue。

研究者說偏愛粉紅色可能是因為在過去女性擔任採集者的角色所演化而來,這項能力讓她們在一片樹海中挑選出紅色、成熟的果實。

英國紐卡斯爾大學(Newcastle University)的研究者 Anya Hurlbert 在這篇新聞發表的時候說:「演化可能已經驅使雌性偏好淡紅色---淡紅色水果、看起來健康、紅潤的臉。文化也許會促使與增加這項天生的雌性偏好。」

在這個研究裡,研究人員要求200人以上的成人年快速地從電腦螢幕所顯示出的一對舉行色彩裡挑選出偏好色彩。

儘管男女都篇好比較起來較藍的顏色,但研究指出女性在色環的紅色部份會停止選擇。

研究者發現女性會特別地偏好色譜中紅紫色的區域,而男性則偏好藍綠色區越。

 

Munsell color system
圖片來源:Wikipedia

 

研究者表示下一個階段將會測試嬰兒對顏色的偏好,看看「天生」與「後天」因素對顏色喜好是否有影響存在。

至於為何男女兩性對藍色有一致的偏好呢?

研究人員依然用演化的觀點來推測,清澈的藍天意味著好天氣;清澈的藍色也代表著好的水源。

 

 

雌激素告訴腦要讓脂肪往哪去

 

在未來「Designer Estrogen」也許能預防更年期體重增加的情形。

 

女性的腦用雌激素來平衡能量輸出與食物攝取,並能告訴脂肪該往哪邊去。

美國辛辛那堤大學 Deborah J. Clegg 博士與其同僚提出,這是為何女性不僅在更年期之後體重增加,還是讓那些增加的脂肪跑道不對的位置的原因。

 

Gene silencing(常見譯為基因消寂) 是一組用來描述以外處理地方式來調控基因的專有名詞。此專有名詞通常用來描述以一種非基因修飾的機制去關閉基因。

參考自 Wikipedia

 

Clegg 與同事們使用最近發展出來的技術 - 「gene silencing」讓雌老鼠腦中一組開關不活化,而這些開關是雌激素的接受器。Clegg 與其同事把這些接受器自腦中特定部位移除,這些部位是控制食物攝取、能量消耗與脂肪分佈的區域。

接下來發生什麼了呢?

老鼠們攝取較少的能量且開始體重增加,即使並沒有攝取額外的食物。此外,老鼠腹部脂肪增加,這些脂肪組織包圍著腹部的器官,是最危險的一種脂肪。目前已經有很多臨床上的實證指出腹部脂肪與心臟病與糖尿病的罹患率有關。

 

雌激素能保護女性讓能量消耗與攝食平衡,並讓脂肪待在它應該在的地方,然而當更年期後,女性會失去這相保護機制。Clegg 希望她的研究能引領發展「Designer estrogen therapies」,能以那些腦部區域為標的,減少更年期女性體重贈加的傾向。

 

我有運動,可是瘦不下來!


先來瞭解一下身體每天會耗掉的熱量來自於來些

1. 基礎代謝率BMR:身體為維持基本的生理功能,呼吸、心跳、體溫、內臟運作等等會消耗的熱量,佔身體每天會耗掉的熱量最大比率,約60~75%。
2. 攝食產熱效應TEF:當我們吃進食物後,要分泌腺體(胰島素、消化酵素等)、進行消化吸收所會消耗的熱量,佔身體每天會耗掉的熱量約8%~10%。
3. 身體活動Physical active:如運動、作家事等等所消耗的熱量。

減重是蹺蹺板原理,熱量來源的唯一是吃進去的食物,只要(吃進去的熱量)<(消耗的熱量),體重就會降低;但有時要拒絕美食的誘惑有點困難,你就要讓(消耗的熱量)>(吃進去的熱量)。

『怎樣讓消耗的熱量增加呢?』

增加基礎代謝率?很悲情的是,基礎代謝率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降低,你不可能禁止年齡的前進,所以可以增加基礎代謝率的方法,就是想辦法讓身體組成的肌肉量增加,增加肌肉的正常方法,當然就是運動囉!

增加攝食產熱效應?攝食產熱效應會受到攝取食物的種類影響,攝食產熱效應的多寡:蛋白質(30%)>脂肪(4~14%)>碳水化合物(6~7%),但我們一般都是吃混合性食物,不太可能只單純吃蛋白質,或單純吃脂肪。混合性食物的攝食產熱效應約佔耗掉熱量10%。

增加身體活動?動的越多,身體耗的熱量當然就越多囉!

綜合上述,能增加「肌肉」與「運動」,就會增加(消耗的熱量),就會瘦!看到這句話,有些人會抱怨:有!有!有!我有運動!而且每天運動!但體重一點也沒下降,為什麼?

針對這個問題,很多國家已經做過研究,發現單純靠「運動」減重效果不佳(Med Sci Sports Exerc 1993;31 suppl:S547-552)。因肥胖原因很多,不可能只靠單一個方式將體重減下來,要「飲食控制」+「運動」+「生活習慣」+「藥物」的配合才會成功(PS.藥物不見得每個人都會用到)。所以,在減重期的策略是要減少熱量的攝取,「飲食控制」是主角,「運動」是配角。減肥後的維持期的策略是增加熱量的消耗,「運動」是主角,「飲食控制」是配角。

在減重期的策略是要減少熱量的攝取,「飲食控制」是主角,「運動」是配角。但這個「飲食控制」最好是「均衡營養」的,不然會產生極可怕的「溜溜球效應」。有些人會用極端的飲食控制讓體重降下來,如吃蘋果減肥、喝蔬菜湯減肥等極低熱量減肥法,這種方法體重絕對會輕,但減掉都是水分與肌肉,體重輕了、肌肉少了,也使基礎代謝率降低,再恢復正常飲食後,身體會產生危機意識,將熱量都轉為脂肪儲存,復胖脂肪回來,體重就變重囉!當你又想減肥,因脂肪變多使基礎代謝率更低,減肥其實是更困難的,如此惡性循環的「溜溜球效應」。

剛有講到要增加身體的肌肉量,才能提高基礎代謝率,但根據Geliebter的研究發現(Am J Clin Nutr 1997;66:557),不管你用那種減肥方法使體重降低,身體的肌肉量都會降低!!比較肌肉的減少量:用肌力運動(無氧運動)的減重方法 < 心肺運動(有氧運動)的減重方法 < 飲食控制的減重方法。

所以為了不讓你的肌肉量因減重而流失太多,減重時一定要配合運動。通常減重一開始的第一個月建議「飲食控制」+100%「有氧運動」,因有氧運動可以燃燒到脂肪組織;第二月「飲食控制」+80%「有氧運動」+20%「肌力運動」;第三月「飲食控制」+50%「有氧運動」+50%「肌力運動」,以利身體肌肉量增加。

據Geliebter所言:「不管你用那種減肥方法使體重降低,身體的肌肉量都會降低。」這句話聽起來有點可怕,也就是說體重減輕後,因肌肉量減少,基礎代謝率會降低。所以當你減肥成功,為了避免復胖,運動是唯一可以確保減重後不復胖的方法,且運動量還要比原來多才會維持體重,不然會因體重降低,基礎代謝率降低,雖然你的飲食還是跟減重時期吃一樣多,體重還是會慢慢在上升。減肥後的維持期的策略是增加熱量的消耗,「運動」是主角,「飲食控制」是配角。通常減重後有持續運動者,體重會維持;若沒有持續運動,約60%的人有復胖現象。

為什麼運動量還要比原來多才會維持體重?
同樣強度的運動,讓不同體重的人做同樣的時間,一定是體重較重的人消耗較多的熱量,為什麼呢 ??因為運動是種「位移」能量的表現,走路每小時每公斤體重約消耗3大卡(4公里/小時),當體重從60公斤減到50公斤
60公斤時運動半小時消耗的熱量:
60公斤 × 0.5小時 × 3大卡/每公斤的體重/小時 = 90大卡。
50公斤時運動半小時消耗的熱量:
50公斤 × 0.5小時 × 3大卡/每公斤的體重/小時 = 75大卡。
所以當你體重減輕,從60公斤減到50公斤,做同樣時間與同樣的運動,你還想有同樣的熱量消耗,除非你自己在身上多加10公斤負重做運動!

特地撥時間運動對現代人來說是天方夜談,尤其推出運動333口號,要求一次運動要滿30分鐘,真的是很難,所以就有研究比較連續運動與間歇運動的差別(Medicine & Science in Sports & Exercise 2001 Consensus statement S454),發現讓受測者都做同樣的運動、強度,只要累積到同樣的時間,運動所消耗的熱量是一樣的。
第一組: 每週6次,1次30分鐘,運動消耗熱量10大卡/分鐘,
總共消耗6 × 30 × 10 =1800大卡。
第二組: 每週18次,1次10分鐘,運動消耗熱量10大卡/分鐘,
總共消耗18 × 10 × 10 =1800大卡。
第三組: 每週3次,1次60分鐘,運動消耗熱量10大卡/分鐘,
總共消耗3 × 60 × 10 =1800大卡。
第四組: 每週2次,1次180分鐘,運動消耗熱量5大卡/分鐘,
總共消耗2 × 180 × 5 =1800大卡。

所以應該養成拿零散的時間來運動,也一樣會有效果。且有研究發現,減重後如果你的生活型態是「座式生活」Least active,能坐就不躺,能躺就不坐的那種人,一年後會復胖4公斤;如果是「偶爾動一動」Middle active,一年後體重大約是維持的;如果是「活躍」Most active,主動出擊做家事,會爬樓梯不搭電梯等,一年後還減了2公斤。一般人對胖子的映像是懶散的,有研究也證實胖子的「非運動消耗的熱量」NEAT(Non Exercise Active Thermogenesis ) 比瘦子低很多。因此如果你真的沒有時間做運動,讓你的生活方式「活躍」,對減重也是有幫助的。

這邊順到一提,雖然只要累積相同的時,同樣強度運動所消耗的熱量是一樣,但!!有氧運動與肌力運動所消耗的體組成是不同的,有氧運動會消耗掉身體的脂肪組織,肌力運動不會,可是肌力運動卻對增加身體的肌肉量有幫助,且有研究發現,肌力運動對HbA1C的控制比有氧運動效果好,那是否表示可以建議糖尿病病人多點肌力運動,來幫助血糖的控制。

常常有人會有疑惑,運動後食慾會比較好吧?吃進更多東西,對減肥反而沒幫助。事實上來說,這是沒有達到「有效的運動強度」,所以沒有抑制食慾的效果,你自己想想,你去跑完3圈操場,喘的要命的時候,還會有洶湧而至的饑餓感嗎?但會產生食慾的運動有一種:游泳。因為水中壓力的關係,刺激腸胃道蠕動,使胃排空加快,使產生饑餓感。

也有人常有說,我都有做運動,而且都汗流夾背的。這邊要說的是,「流汗」越多,並不代表運動越有效,流汗只是人體散熱的一種表現而已。

Saris WH等人在Obes Rev 2003;4:101-114說明減肥運動的建議量
1. 減少慢性病發的建議量:每天至少3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
2. 減肥或維持體重的建設量 :每天60分鐘的中等到激烈強度的運動。
3. 減肥後的體重維持或要繼續簡肥:每天60~90分鐘中等到激烈強度的運動。

運動可以減輕體重,但效果沒有飲食控制來的好,但運動可以降低體脂肪組織、降低肌肉流失、避免新陳代謝率下降、降低心臟血管的危險因子、降低骨質流失、降低直腸癌且是唯一可以避免復胖的方法,運動的好處說不完。總結以上運動減肥的建議:
1. 運動時間長短比強度重要
2. 流汗不是運動的指標
3. 不是越激烈、越喘,燃燒脂肪越多
4. 分次運動跟單次運動消耗的熱量一樣
5. 日常生活也可以算是運動



資料來源 :肥胖症專科醫師暨體重管理營養師核心課程(96年8月19日)
講 題:運動減肥效應之探討(講師:劉燦宏)

2007/08/18

問題中的問題(The Question Behine The Question)


肥胖所產生的健康問題已經另大家手忙腳亂,那為什麼會產生肥胖這問題,也是是我們要深思的。

『大碗又便宜的強烈促銷手法』Portion distortion
食物的份量(portion size)不斷的增加,1995年時麥當勞賣的一份薯條只有210卡,到2002年時一份薯條增加到610卡;餐廳的盤子平均增加10 ~ 12inches,隨著人性你會因拿的盤子越來越大而越夾越多食物,不知不覺吃進更多東西。以前飲料店只賣350cc或500cc的飲料,現在700cc甚至750cc都出來了,而且買飲料時店員還會跟你說大杯跟中杯只差15元,換大杯比較划算。

『熱量攝取增加』Energy intake is up
經過衛生單位的宣導,民眾都已知道減肥要少吃油,民眾也真的降低油脂的攝取,美國1970年油脂攝取量約佔總熱量的42%,1994年已降為38%,但肥胖率不減反增。為什麼? ?
雖然油脂攝食比例少了,但總熱量卻變多了,美國1970年平均一人每天吃進2220大卡熱量,到1997年每人每天吃進2680大卡。
另外一提的是油脂攝食比例42%降為38%,乍看之下好像真的變少了,但因總熱量增加,每個人油質實際攝取量其實是增加的,由每天104公克(2220大卡 × 42% ÷ 9)變成113公克(2680大卡 × 38% ÷ 9)。
總油脂量增加,總熱量也增加,當然就會越來越胖囉。

『越來越多高熱量密度的食物』High energy density
食品工業的發達,生產許多迎合口慾的人間美味,讓人覺得水果冰淇淋比新鮮水果好吃;蛋糕比土司好吃;蛋塔比蒸蛋好吃。這些精緻化的食物因為添加了額外的油、糖經過烘烤加工產生的香酥脆,實在是令人垂延三尺,但經過這樣的加工,會讓同體積的不同食,有不同熱量。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1杯「葡萄乾」的熱量是1杯新鮮的「葡萄」的4倍,所以「葡萄乾」的熱量密度比「葡萄」高。
有實驗研究,人類每餐飲食習慣是傾向吃固定差不多體積的食物量,就會有飽食感,但卻不會注意食物熱量密度的問題,也就是說如果你習慣一餐吃1碗飯+1碗玉米濃湯才會飽,現在你為了減肥,想吃進較少熱量,將玉米濃湯改為青菜湯,變成吃1碗飯+1碗青菜湯,你一樣還是會覺得飽。

『飲料店到處林立』Drinking more calories
美國人飲食中額外添加的糖份由飲料而來的佔將一半的比例。喝了這麼多飲料,並不會提高飽食感而減少進食,因為很少看到有人因喝了一杯綠茶後,就飽到連正餐都吃不下,正餐還是跟平常吃的食量一樣,另有研究說飲食中額外添加的糖份會降低飲食的品質,使維他命A、C、葉酸、鈣的缺乏。

『外食機會增多』Food is conveniently available
1970年美國外食花費佔總食物花費的25%,到1995年增加為40%。
1981年美國人平均一週有3.7次的外食機會,2000年增為每週4.2次。
人們享受外食帶來的便利與快速,但很多外食為了讓食物色香味俱全,在熱量、油、糖上也增加不少。

這是大環境改變所造成的現在,讓我們的生活都舒適方便的起來,工作繁忙之於到某間咖啡店,點杯咖啡與蛋糕,在你休閒時間中享受精神放肆與口慾放肆的同時,是否應該稍稍想想The Question Behine The Question。


參考資料 :肥胖症專科醫師暨體重管理營養師核心課程(96年08月12日)
講題:不同減肥飲食的理論與臨床應用(講師:蘇秀悅)

2007/08/17

關於減肥的二三事


「大多數胖的人,都不想減肥。少數想減肥的人,大多數減肥不成功。少數減肥成功的人,大多數都會再復胖」,這是一句發人省思的話。

「大多數胖的人,都不想減肥」,為什麼不想減肥,是因為觀念不對,不知道肥胖對身體的危害嗎?肥胖是脂肪在身體過量儲存的表現,脂肪可儲存在皮下組織、腹腔、動脈壁等等的,肥胖對身體的危害是從頭到腳的:腦中風、心臟病、呼吸困難、高血壓、脂肪肝、糖尿病、痛風、膽囊結石、關節痛、腎臟病等都有相關,正可謂“腰帶越長,壽命越短”。一般卡通動物胖胖的我們會覺得可愛,如維尼熊、加菲貓、三隻小豬等,但人胖胖的卻不見的可愛,不要叫我舉例子,這會人身攻擊,要表達的是,不要再稱讚別人說「你胖的很可愛呦」!這是一種違心之論,且絕對會害死他,肥胖對身體造成的危害,永遠大於不可愛的外表。

「少數想減肥的人,大多數減肥不成功」,為什麼減肥不成功,方法不對、道聽塗說,以為低熱量就可以減肥:蘋果、奇異果、啤酒酵母等奇型怪狀減肥法紛紛出爐,低熱量飲食簡單,但均衡低熱量就有點難度;且減重不代表減肥:用三溫暖、蒸氣浴讓身體的水份跑掉,體重輕了就高興了,但脂肪還是在啊!或其他種種莫名其妙的減重怪招:辣椒膏、繃帶、戒子等。

「少數減肥成功的人,大多數都會再復胖」,為什麼會復胖,缺乏毅力是關鍵,要明白減重是一輩子的事,要維持良好的飲食習慣與生活作習。但一般人都缺乏毅力,這是人類的劣根性,怕吃苦、怕餓著自己,所以減肥真的很難。通常在減肥期,飲食控制是重點;在維持期,運動是主角,由其是有氧運動。

在減肥之前,先來瞭解減一公斤脂肪細胞要消耗多少熱量?脂肪細胞中不是100%都是脂肪,脂肪只佔脂肪組織的85%,而1公克的脂肪會消耗9大卡的熱量。
1公斤脂肪細胞 × 85% × 1000公斤 / 公克 × 9大卡 ≒ 7700大卡
所以減一公斤脂肪細胞要消耗7700大卡。

很多人已經吃了很少了,但還是瘦不下來,不易減重原因是什麼?
脂肪細胞分成2種,白色脂肪組織與棕色脂肪組織。白色脂肪組織是能量儲存的所在地,也就是說你多吃的就變成白色脂肪組織儲存。棕色脂肪組織是產生能量的地方,可調解體溫、有保溫作用、隨飲食產生熱能等,在嬰幼兒期棕色脂肪組織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若棕色脂肪組織較少,使產熱能力降低,造成能量消耗減少的體質,增加能量的儲存,形成肥胖並難以減肥。

『習慣饑餓』就能增加體脂肪的分解,當沒有進食血糖降低,產生饑餓感,這時若沒有食物進來,身體會有保護機制使升醣素Glucagon上升,來進行糖質新生作用與肝糖分解,讓血糖上升、饑餓感下降,所以饑餓不是綿綿無期,只要Glucagon上升就能緩解,要有毅力稱過這約30分鐘的饑餓就能瘦。身體的肝糖的儲存量約300公克(1/3在肝臟,2/3在肌肉),肝糖的用的差不多,就會進行脂肪分解。

減肥最佳的飲食是低熱量營養均衡,低熱量能促使身體脂肪的分解消耗,營養均衡能維持健康,「一定要吃但不可以多吃」的是魚肉豆蛋類與奶類,因足夠的蛋白質食物可維持氮平衡,不使肌肉蛋白崩解。「一定要吃且可以多吃」的是青菜類,有大量的礦物質、維生素來促進身體的代謝,且青菜的纖維素可增加飽足感。「一定要吃但要有限制」的吃是主食類、水果類、油脂類,這3類食物能提供身體能量來源的醣與脂肪。

低熱量營養均衡飲食+運動+良好的生活習慣+恆心毅力=成功的減肥與維持。


參考資料 :肥胖症專科醫師暨體重管理營養師核心課程(96年08月05日)

講題:A Viewpoint of Biochemisty and Physiology in Lipogenesis and Lipolysis、減肥的生化觀、減肥素材的作用機制(講師:謝明哲)

2007/08/16

花一點點時間散步就能改善你的血壓

只要花一點點時間散步就能改善健康 圖片來源: stock.xchng

 

 

研究發現就算散步的時間不長也能改善你的健康

 

一週散步三次,每次三十分鐘就已足夠幫助降低血壓並開啟你通往健康的道路。

新研究指出只要每週進行一點點的運動就已足夠降低血壓並改善整體的健康。研究結果證明每週三次,每次三十分鐘的散步就能對健康有助益,改善你的血壓、腰圍還有臀圍。

「一次要三十分鐘嗎?」
大多數的現代人們,很快就以很忙、沒有時間、懶惰...等理由而放棄,而實際的情形是如何呢?

三十分鐘的散步是可以切割的,也就是說只要你一天散步的時間加起來有三十分鐘即可。

研究者說這些結果將有助於激起人們的動機去作適合自己的運動,並從中改善他們的健康。

這篇發表在「Epidemiology and Community Health」期刊的研究裡,研究人員邀集106健康但久坐的公務員參與為期12週的運動計畫。大約有三分之一的參與者被要求輕快地走動30分鐘,一週五次;另外三分之一被要求輕快地走動30分鐘,一週三次;餘下的三分之一則維持他們原來的生活作息。

參與者均配戴計步器以監測他們散步的情形,研究人員也會在研究的前後測量他們的血壓、血膽固醇、體重、腰臀圍以及整體的健康狀況。

 

結果顯示不管是一週五次還是三次的散步參與者的收縮壓下降了,且腰臀圍也明顯減少。

 

各組收縮壓、腰臀圍的變化數據如下:

  • 每週散步三次:
    收縮壓下降 5 mmHg;腰圍減少 2.6 公分;臀圍減少 2.4公分
  • 每週散步五次:
    收縮壓下降 6 mmHg;腰圍減少 2.5公分;臀圍減少 2.2 公分
  • 不改變作息:
    所有的數據均沒有統計上有意義的改變。

研究者英國女皇大學 Mark A. Tully 說只要血壓下降個一點點與腰臀圍少個給公分就能明顯減少心臟病的死亡率。此外,研究證實就算運動量在建議水準底下對健康依然是有幫助的。

 

 

2007/08/14

抽菸可能有害眼睛健康

<
請愛惜您的眼睛

 

抽菸對健康的危害再加一筆。

 

新研究顯示抽菸者比不抽者更容易發展為後期退化性黃斑部病變(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

根據研究者 Jennifer Tan, MBBS 與研究同仁所說,在西方國家中AMD是導致失明的主因。

Tan 在澳洲雪梨工作,於雪梨大學專注於視力研究且在 Westmead Hospital 的眼科部門任職。

Tan 的團隊用十年的時間追蹤 2,454 位 49歲以上的澳洲人。參與者接受眼睛檢查並提供他們的抽菸習慣,並在最初、中途與結束的時候填寫關於他們飲食的問卷調查。

大部分的參與者(51.5%)終生都沒有吸煙。35.5%曾經吸菸,而剩餘的13%則是目前還在吸菸的人。

 

抽菸與AMD 

研究人員依據參與者的年齡、性別與其他AMD的危險因子來調整資料。撇開那些參數的調整,目前吸菸者罹患後期 AMD 的機率是不曾吸菸者的四倍。

平均而言,吸菸者發展為後期AMD的年齡約在69歲,這比那些不吸菸者要早5年。研究顯示吸菸與早期 AMD 之間沒有明顯關聯。

 

研究資料也指出低濃度的 HDL 膽固醇與鮮少食用魚類可能會與吸菸一起導致較容易發展為晚期 AMD,不過這項觀察還不是能確定的。

 

延伸閱讀

  1. 升糖指數(Glycemic index, GI)與退化性黃斑部病變的關聯

 

 

2007/08/10

Leptin 會影響食物對人的吸引力

草莓是很會勾引人食慾的水果
圖片來源:stock.xchng

 

腦部研究發現脂肪荷爾蒙影響人們對某些食物的慾望

 

一篇英國的新研究指出脂肪荷爾蒙-Leptin 可能會影響人們在某些食物上的慾望與喜好。

Leptin 是一種荷爾蒙,大部分是由人體脂肪細胞製造,它在人體所扮演主要是調節體重與食慾。

此研究以兩位有這罕見基因缺陷的青少年為主,它的基因缺險導致他們的身體無法正常製造 Leptin。研究者是劍橋大學的 Sadaf Farooqi, MD, PhD, 與 Paul Fletcher, MBBS, MRCPsych, PhD。

首先,從一名14歲的男孩與一位19歲的女孩分別取得他們飢餓與飯後三十分鐘的腦部功能性磁振造影(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

在掃描的過程中,讓他們兩人看一系列150張的圖片。這些圖片包含100張的食物,蛋糕、冰淇淋、布丁,其它的則是一般來說讓人容易流口水的東西。

其餘50張圖片則是樹、車、船以及其他不是食物的東西。

 

好吃 或 興趣缺缺呢?

研究人員讓每張圖偏出現四秒鐘。當一食物圖片出現在螢幕的時候,青少年會評定他們有多喜歡該食物並有多想要。

接下來,給他們 Leptin 治療 Leptin 缺乏的問題。 一週後,讓他們再次進行上次的測試。青少年在治療前對食物的渴望度比治療後要來得高。

他們還表示治療後,在餐後或是飢餓之後再食物圖片時的飢餓感不似之前那麼明顯。在以 Leptin 治療青少年之前,腦部掃描顯示當他們看到食物圖片時,腦部的某些區域會特別地活躍。而在 Leptin 正常的人們或是經過治療以後,那些區域變得比較不活躍。

食物的種類也會造成差異的變因。舉例來說,當看到的圖片是綠色花椰菜時腦部掃描的影響發現腦部僅出現小區域的活躍,但若看到的是草莓的圖片時,則活躍區域較大。

科學家推斷 Leptin 能影響腦與渴望與享受食物的區域。總之,Leptin 可能影響人們對所見的食物說 "Yes" 或是 "No"。

 

 

Leptin 這個字是由希臘字 "leptos" 衍伸而來,其意是瘦的意思。
Leptin 是分子量 16 Dka 的蛋白質荷爾蒙,主要在調控能量攝取與消耗,包括調節食慾(減少)與新陳代謝(增加)。

Leptin 的結構
圖片來源:Wikipedia

詳細內容請見 Leptin -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延伸閱讀

 

 

 

  • 新聞來源:WebMed
  • 新聞標題:Hormone Leptin Affects Food's Appeal
  • 文獻來源:Farooqi, I. Science; Aug. 9, 2007; early online "Science Express" edition. WebMD Medical News: "Fat Hormone May Counter Depression." News release, Science.
  • 整理編譯:Sidney

2007/08/08

為什麼越來越胖!


人類是個趨向於「恆定」動物,如體溫維持在36度左右、成年人的身高固定後就不太可變,所以體重也是一樣有恆定的趨向,我們稱之為「設定點理論」,也就是說,每個人的體重都有一個設定點,身體會試著維持在這個體重範圍內。

影響設定點的因素有
1. 遺傳
2. 特別生命階段,如懷孕
3. 壓力
4. 年齡
5. 抽煙
6. 運動

但設定點不是完全不可改變,「運動」已證實是可以降低身體體重設定點的一個方法。

明尼蘇達有個很有名的饑餓研究,在24週內讓受測者只吃他身體合理熱量需求的一半,24週後發現不管是體重與體脂肪都明顯的下降。24週後就不限制這些受測者的飲食,追蹤2年後發現體重與體脂肪都回到一開始原點,也證實了「設定點理論」。

明尼蘇達那個研究也調查在限制熱量的那24週,受測者對食物的興趣增加了,對性與活動度都會降低,也就是說,饑餓會讓人滿腦子都是食物,會一直想著等一下要吃什麼,要去哪裡吃,所以別讓自己過度饑餓。

縱使有了「設定點理論」,但為什麼現代人卻越來越胖?

因為人類基因的關係,人類有很強的「防止營養不足的生物驅力」,很弱的「防止營養過剩的生物驅力」,更白話一點講是說,以前人類取食不易,造就了「節約基因」,所以只要進食,身體就會盡量吸收儲存,盡量不要有多餘的能量耗損,但現在大環境不同,食物到處都看得到,生活越來越舒適,但我們的「節約基因」還是在,這個讓我們不容易瘦的基因,導致越來越胖。

現在這個到處充斥著誘人的便利食品,想瘦其實有點難,所以食品業者應該把食物的包裝做得「謙虛」一點,就不會誘惑著我們開口吃它。

參考資料 :肥胖症專科醫師暨體重管理營養師核心課程(96年08月05日)

講題:當減肥失控了(講師:陳冠宇)

腦袋狂想瘦,身材受不了!


世界上某些人身材極瘦,卻過度在意體重與飲食,產生飲食行為失控(過度限制或過度運動),稱為飲食疾病(eating disorders),這種症狀好發族群是年輕女性(15-30歲)。

飲食疾病(eating disorders)可分成3大類型

1. 厭食症(anorexia nervosa)
◎ 縱使體重已經過輕,仍強烈害怕體重增加或變胖。
◎ BMI<17.5。
◎ 拒絕體重維持於其年齡身高應有的最低標準。
◎ 否認目前過低體重的嚴重性。
◎ 女性發生無月經狀況(體脂肪過低,會使女性荷爾蒙降低)。
◎ 厭食症的人不見得「厭食」、食慾不好,有些人甚至喜歡烹調、喜歡食物,他們只是「極度怕胖」,不敢有吃的動作。比如有些厭食症患者會花時間烹煮一堆食物,自己不敢吃,卻強迫親朋好友吃。
◎ 一般來說,厭食症的病人中有一半的人有暴食現象,食慾沒有不好喔,還會暴食,真的只是「極度怕胖」,所以厭食症應該有個更貼切的名稱「瘦癮症」。
◎ 厭食症者的心理問題最大(自殺可能性較高),且體重不足造成健康的危害,如電解質不平衡,鉀過低,突然心臟休克死亡,所以厭食症的死亡率比其他飲食疾病(eating disorders)高,可謂是文明社會下因饑餓死亡的人。
◎ 厭食症者常不會感覺到饑餓,這是因過度饑餓所引起的,過度饑餓會使能量降低,腸胃蠕動變慢、胃排空延緩、脹氣、便秘,飽食感出現問題,吃一點東西就飽脹、覺得自己更胖,並引起罪惡感而阻止正常飲食或加速掏空行為。
◎ 過度饑餓會使心跳血壓降低導致暈眩、體溫過低。

2. 暴食症(bulimia nervosa)
◎ 重覆發生暴食狀況。
◎ 暴食發作時,暴食者「缺乏自我控制力」,吃下令人不可思義「大量」的食物。
◎ 大部份暴食症患者都不胖,因有60%左右的人會有補償行為避免體重增加。
① 掏空型:催吐、使用瀉劑、利尿劑、灌腸、其他藥物。
掏空行為會造成電解質不平衡、營養缺乏、胃炎、胰臟炎、水腫、牙齒問題(常催吐易蛀牙)等。
② 禁食型:完全不吃東西。有些人會在一餐暴食後,隔一天或兩天的完全病態型禁食。
③ 消耗型:過度運動。有些患者對熱量算法非常清楚,比如一時沒辦法控制吃下半條吐司,約20片,他知道一片吐司約70卡,消耗100卡的熱量可能要慢跑1小時,他就可以病態式的運動一整天,他不是喜歡運動喔,只是害怕體重增加。

3. 狂食症(binge eating disorder)
◎ 有些人真的胖,暴食後,「不會」出現代償行為,所以會越來越胖。
◎ 暴食發作時,會吃的很「快」、吃到很「脹」不舒服、不餓也吃下大「量」的食物、不讓別人知道「躲」起吃、吃完後「厭」惡自己有罪惡感。
◎ 通常因狂食所造成的肥胖,比一般性的肥胖者有更多心理方面的問題。

為什麼會造成飲食疾病(eating disorders)
1. 好發因素
◎ 遺傳
◎ 人格特質:強迫個性、完美主義、沒自信、沒主見。
◎ 家庭氣氛
◎ 虐待史?
◎ 社會因素:現代人有過度便利的食物,如隨手可得的麵包、泡麵、餅干、到處可見的飲料店等,一餓馬上就可以吃到食物;想想古代人,如果暴食衝動產生,你可能要先去獵物、升火、烹煮後才有食物可吃,那時暴食衝動就消失不見囉!


2. 加重因素
◎ 節食經驗
◎ 挫折經驗
◎ 瘦身文化:以前希臘名畫中的古典美女都是豐滿的裸女圖,但現在亞洲小姐都是 BMI<18的骨感美女。


3. 維持因素
◎ 習慣、制約
◎ 飽餓感失調

飲食疾病(eating disorders)通常會伴隨有情緒、壓力、精神方面的問題,除了尋求營養師的協助外,精神科醫師、心理醫師、家人支持都是不可或缺的。

參考資料 :肥胖症專科醫師暨體重管理營養師核心課程(96年08月05日)

講題:當減肥失控了(講師:陳冠宇)

2007/08/07

肥胖是全球問題(Obesity as a global problem)



我們把不同人種分成黃種人、黑人、白人、、、,現在發現體重過重(overweight)的人,遠遠超過營養不良的人,那是不是該把這一部份的人種歸類為一個新的種族------「肥胖種族」,很可怕吧。

在1960年就有一半的美國人體重過重(overweight),其中13%是肥胖(Obesity);而現在有64%美國人體重過重,有30.5%肥胖。

在1988-1994年,美國的肥胖定義是男性BMI>27.8,女性BMI>27.3。依此定義,那時有31.7%男性與34.9%女性,都是肥胖者。

這種肥胖的情況,不只發生在美國而已喔! Samoa這個地區(西南太平洋的一個島嶼),更有2/3女性、1/2男性都是肥胖者。薩摩亞人Samoan會這麼胖,可能是基因上的關係。

拉丁美洲(Latin America)比起北美(North America)與歐洲(Europe)有更嚴重的肥胖與體重過重問題,這個問題已漸漸取代饑餓與營養不良所造成的死亡率。

澳洲、紐西蘭與法國、義大利等靠近地中海的人,都比美國人還瘦。

歐洲的肥胖盛行率,男性約6-20%,女性約6-30%,一般來說住在東歐的人比較胖,住在中歐與靠近地中海的國家比較瘦。

根據WHO資料來源,
1995年,全世界已有2億的成年肥胖者,有1800萬小於5歲的小孩是肥胖者。2000年,全世界已有超過3億成年肥胖者。
短短5年的時間肥胖人口就成長了1億人口,肥胖不只是造成健康的問題,也造成經濟上的問題,且肥胖不只在西方國家越來越嚴重,在落後貧窮國家也是。

1995年有1億的人口因營養過剩致死,卻有0.5億人口因營養不足致死。

美國指出61%的第1型糖尿病與17%心臟病都與肥胖有關。

WHO依會引肥胖而產生的疾病相關性做比較
1. 此疾病因肥胖而造成的相關性最大
第1型糖尿病、膽曩疾病、呼吸急促、睡眠呼吸終止、胰島素阻抗

2. 此疾病因肥胖而造成的相關性次之
骨質疏鬆、痛風、高血壓、心臟病、高尿酸血症

3. 此疾病因肥胖而造成的相關性較小
與生殖荷爾蒙有關的癌症(乳癌、子宮頸癌)、多囊性卵巢炎、背痛

從經費花費面來看肥胖問題
在發長中國家,因肥胖引起的疾病而去看病的,佔總醫療支出的6%。
以1995年的美國做比喻,治療肥胖的國家總醫療支援是治療糖尿病1倍、治療心臟病的1.25倍、治療高血壓的2.7倍。

除了醫療的花費外,還有一些無形的支出
肥胖會降低生活品質、降低工作產值、影響社交行為。

是什麼原因讓肥胖越來越流行
1. 環境的改變:經濟成長與都市現代化,環境越來越舒適。
2. 飲食的組成不同:速食文化的發展、鎂的缺乏
3. 飲食型態不同:每天吃一餐或多餐、不吃早餐、、、等
4. 在媽媽子宮的營養狀況會影響未來是否肥胖
5. 吃母乳的小孩較不易胖。
6. 文化對體型的要求不同。
7. 國家制度:中國一胎化,使小朋友肥胖比率增加,因4個人餵1個人,大家都疼小孩,爸爸餵一口、媽媽餵一口、爺爺餵一口、奶奶餵一口,小朋友越來越胖。

一般我們都用BMI來判斷是否肥胖,每一個國家的BMI標準不一樣,台灣的BMI正常範圍是18.5~24 ,體重過輕是<18.5,體重過重是24~27,輕度肥胖是30~35,重度肥胖是>35。

另外男生腰圍>90公分,女生>80公分,也是肥胖,腰圍過大,與健康的危害也很大,中國有個研究就說,同樣都是BMI正常的範圍的人,其中腰圍過大的人,心臟病的危險性會增加。(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 2005, 29, 818-825)
知道全球有這麼多人都是胖子,心裡的感受是什麼?
肥胖者應該會覺得:呦!原來自己不孤單,有這麼多的同伴。
體重管理師應該會很興奮,全球至少有1/3以上的人都是潛在的消費群。
無論如何,胖真的不是一件好事,能讓自己瘦點,對健康絕對有很大的幫助,因很多實驗都已證實,肥胖與疾病的相關性!
減肥!勢在必行!


參考資料 :肥胖症專科醫師暨體重管理營養師核心課程(96年08月05日)
講題:全世界肥胖症的發生與盛行率、肥胖症與代謝群、肥胖定義與體位評估(講師:簡怡文)

升糖指數(Glycemic index, GI)與退化性黃斑部病變的關聯

眼睛的構造
圖片來源:Wikipedia

 

一篇發表於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July 2007, 86,1, 180-88) 的研究指出,減少飲食的升糖指數(GI)能減少發展為退化性黃斑部病變(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的風險。

眼睛正常所看到的影像

在AMD患者看來影像

 

塔夫斯大學(Tufts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自Age-Related Eye DiseaseStudy (AREDS,註1)取得4,099 位參與者(年齡範圍 55-80歲,56% 是女性)的膳食資訊。 共有 8,125個眼睛,依脈絡膜小疣(drusen)的尺寸與寬度、地圖狀萎縮(geographic atrophy)的出現以及新生血管的變化等條件採用數量分析方法將這些眼睛分為五組,藉此評估飲食GI與AMD的風險與嚴重程度之間的關係。經過分析後發現 GI 與 AMD 的嚴重性具有明顯的正相關。

研究人員建議也許可以藉由改善飲食中碳水化合物的質就能減少罹患AMD的風險,不過想要以膳食中碳水化合物來作為預防AMD的策略的話,還需要更多的研究來支持才行。

 

 

 

  1. Age-Related Eye Disease Study, AREDS
    是由美國 NIH(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底下的 National Eye Institute 所贊助的臨床研究。

 

2007/08/06

老化的腦袋會影響幽默感?

漠河橋

 

幽默是英文humour一字的音譯,指使人感到好笑、高興、滑稽的行為舉動或語言;幽默感則是運用或者理解幽默的能力。

from Wikipedia

 

新研究指出,腦部老化可能使年長者較難以理解幽默。

這並不是說老化清除了我們的幽默感,新研究並不是針對搞笑與觀賞喜劇,而是對於是否能正確地找出一句笑話或諷刺畫的笑點。

研究以41位年齡在65-93歲的成年人與40位年齡平均約20歲的大學生為研究對象。年長者進行基本的心智技能測驗,而他們沒有任何明顯心智衰退的跡象。

參與者們閱讀16個設定好的笑話,接著他們必須選出正確的笑點。此外他們也進行了諷刺畫的測驗。(原文中有舉一個笑話的例子,但可能文化上的差異我們可能覺得不是很好笑。)

相較於大學生,在兩項測驗中年長者比較不容易選出正確答案,年長者傾向挑選較為嚴謹的選項,而不是有趣的。

研究者總結說,雖然所有的年者者都通過心智測驗,但老化很可能會很微妙地影響我們腦中涉及幽默感理解的部分。

這項研究的參與者向對而言算少的,因此很難描繪出甚麼穩固的結論。由於幽默可能對身心有益,因此研究者呼籲對幽默感與老化進行更多的研究。

 

2007/08/03

咖啡能抑制肺炎

圖片來源: stock.xchng

 

比起不喝咖啡的人,常喝咖啡的人似乎叫不容易罹患肝癌。

 

喝一杯咖啡能減少你罹患肝癌的風險嗎?
也許真的可以吧! 但可別拿這個當作你喝下一杯咖啡的理由喔。

一篇發表於八月號的 Hepatology 期刊上的新報告,總結自10個與咖啡與肝癌的研究。

這些研究總共包含有2,260位罹患肝癌的人與將近24萬未罹患肝癌者。參與者居住於希臘、義大利或日本。參與者提供他們飲用咖啡的習慣,從這些資料中發現飲用咖啡者比未飲用者,罹患肝癌的機率少 41%。

相較於不曾飲用咖啡者,每天飲用咖啡者被診斷罹患肝癌的機率下降 23%;而飲用很多咖啡者罹患機率則降至 55%。

那「很多咖啡」是多少咖啡呢?
根據這十篇研究的定義,有些定一天超過三杯就算;有些則定得比較少,一天超過一杯就算多。

飲用咖啡罹患肝癌的情形較少並非地域性的結果,這些研究中的參與者遍及義大利、希臘與日本,這支持咖啡的結果並非偶然或是一單區域的現象。

研究人員推斷咖啡能使肝的酵素活化並能阻斷硬化與肝癌。不過研究人員並沒有對「喝咖啡將能預防肝癌」做出保證,他們強調患有有各種不同的消化與肝臟疾病的人很可能不飲用咖啡,而這將不會反應到研究資料裡。

 

 

 

 

相關網站

2007/08/01

該用哪種方法減重?


時下流行的減重方法真的是五花八門,蘋果減肥、優酪乳減肥、繃帶減肥、寒天減肥、喝醋減肥、呼吸減肥、冥想減肥、喝水減肥、、、真的是無其不有,也搞的大家眼花撩亂、無所適從的。

現在我們來討論一下在減重界,曾經有理論背景、紅及一時的熱門減重方法。

※『阿金飲食Atkins diet』※

是流行最久的一種減重方法,是一低碳水化合物、高脂肪、高蛋白質的飲食方法,簡單的說就是,你可以毫無限制的大魚大肉,甚至一隻炸雞腿、一克台塑牛排,只要不吃太多澱粉類食物就好,並以建立健康的生活行態為前提,限制單糖、加工精緻的碳水化合物食物的攝取(如蛋糕、糖果、飲料等)。

為什麼要限制碳水化合物?
阿金博士認為碳水化合物會刺激胰島素的分泌,胰島素在體內是一種促進合成的荷爾蒙,會使脂肪走向合成的路徑。且食用低碳水化合物飲食,表示身體不能拿不足的碳水化合物來當能量來源,會使身體處於一種「ketosis酮體的狀態」,身體的脂肪可燃燒,食慾也會稍減。

而阿金飲食所謂的低碳水化合物是多低呢?
第一個階段只能含有20~25公克的碳水化合物,這要求有多嚴刻呢?猜猜看一片薄片土司含有多少碳水化合物?約15公克。猜猜看半碗飯有多少碳水化合物?30公克。所以你甚至連半碗飯的量都不能吃到。到第二階段後你可在增加一點點碳水化合物約40~60公克,直到你達到目標體重,就可恢復正常飲食。

阿金飲食可提供低油飲食失敗者,另一個減重選擇,但不適用於素食者,因高蛋白質飲食是要吃大量的肉類。而大量的肉類,含有大量的飽和脂肪酸與膽固醇,且飲食中的纖維素不足,可能造成骨質疏鬆、心臟病、大腸癌與腎臟病,且使飲食中維他命與礦物質低於每日飲食建議量,如鈣、鎂、鉀等。

美國心臟協會(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DA)不建議以高蛋白質飲食方法來減重,因為
1. 並沒有證明它對長期的減重是效果的。
2. 太過於強調高蛋白質/高膽固醇食物。
3. 限制提供必須營養素食物的攝取,如蔬菜、水果、飯、麵等。
4. 高膽固醇、高油、高蛋白質、低纖維素。

※『南灘飲食The South Beach Diet』※

不是低醣,也不是低油飲食,飲食的重點在選舉對的油與對的的醣,來達成減重的效果、降低膽固醇、減少心臟病與糖尿病的危險、並降低減重者對食物饑渴感,有些人把此種飲食稱為『進階的阿今飲食』

它分成3階段飲食,第一階段是要讓人們改掉依賴“糖”和“澱粉”的習慣,第二階段則重新導入高纖維的澱粉,第三階段則是終身的飲食方式。

第一階段(14天)
可以吃:所有肉類、雞、魚、海鮮...可以吃大量“非澱粉性蔬菜”,可吃蛋、起司、堅果類、生菜沙拉可使用精純橄欖油﹝或椰子油﹞覺得餓就應該吃飽,喝大量的水,可以喝無糖的茶和咖啡。
不可以吃:不可吃任何麵包、飯、麵粉製品、烘焙食品、不可以吃水果,水果和澱粉要等14天後慢慢加回去,這14天不可以吃糖果、蛋糕、餅乾﹝蒟蒻餅乾例外喔﹞、冰淇淋、糖、不可喝酒、兩週後才可適量喝酒。
第二階段
慢慢增加一些澱粉類食物以及水果,但前提是要能夠繼續瘦。所增加的澱粉應以全穀類為主,而且是一份一份慢慢增加,不要同時增加太多澱粉。發現不能瘦時,就不要再增加。
第二階段可以吃的食物:全穀麵包、麵、糙米飯、水果,但不能同時擁有這些食物,您得慢慢增加它們。
第三階段
當你的體重到達理想體重後,你就進入第三階段,而這也將是你的終身飲食!你可以繼續增加含有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只要你沒有變胖,你可能會在一年之內食物增加多了一些而導致有點復胖...這時你可回到第一階段,然後再慢慢進步到第三階段。

※『帶狀飲食The Zone Diet』※


帶狀飲食是一種回歸老組宗的飲食方法,一個以肉類、蔬菜、水果為主要的飲食,因為他認為穀類是人類種出來的,太多的穀類與澱粉會增加身體的負擔。簡易的帶狀飲料是你的盤子食物有1/3是低油的蛋白質食物(如瘦肉),2/3是蔬菜水果,40%醣、30%蛋白質、30%脂肪的分配。

※『低昇糖指數飲食The Low Glycemic Index Diet』

升糖指數是食物被吃進去,對血糖造成的影響,某一種食物不會使血糖上升太多,就稱為低昇糖指數食物。如果你非常清楚食物的昇糖指數,就能好好的控制體重與糖尿病。

當你吃進一個高昇糖指數的食物,會刺激胰臟分泌胰島素,胰島素會促使肝臟肝糖合成,促進脂肪組織脂肪合成,增加肌肉對葡萄糖的吸收。

但昇糖指數對民眾來說是困難,因很難搞懂什麼是低昇糖指數食物,什麼是高昇糖指數食物,且每個人對食物的血糖反應又是如此的不同。

一般來說,低昇糖指數食物的特點是:高纖維、低糖、無加工精緻。

※『負能量飲食Negative calorie diet』※


不用計算卡路里、脂肪、碳水化合物、不用饑餓,只要吃些能燃燒脂肪的食物、吃你想吃的、就能降低體重。
某些食物具有負熱量效應,吃下那些負能量的食物,身體會燃燒熱量來消化那些食物,最後讓身體燃燒脂肪。負能量飲食鼓勵健康飲食,增加代謝速率。具有負能量的食物,如:蘆筍、西瓜、鳳梨、葡萄柚、木瓜等,這些食物都與代謝速率有密切的關係。
※『梅爾飲食Mayo Clinic diet』※
此飲食通常是3-7天,以葡萄柚為主,並配合高蛋白及低醣類的飲食型態, 也就是你可毫無限制的吃葡萄柚、肉、家禽,若你覺得肚子餓,可喝些肉湯、油湯都沒關係。梅爾飲食背後的理論基礎,是以低醣飲食促使體重快速下降,將葡萄柚加入每餐飲食中,可燃燒體脂肪。

※『巫婆湯飲食The Cabbage Soup Diet』※

巫婆湯就是蔬菜湯啦,又可稱脂肪燃燒湯,根不不用考慮熱量問題,不用擔心你會發胖。

巫婆湯的缺點是
1. 不可拿來當長期的減重方法。
2. 營養不均的。
3. 單調的。
4. 缺乏必須的維他命與礦物質。

巫婆湯的優點是
1. 你可自己執行且不複雜:把一堆青菜丟到滾水中煮熟,應該不困難吧。
2. 便宜、一般人負擔的起的。
3. 可讓你避免掉一些垃圾食物:肚子餓時就吃巫婆湯,不去吃奶茶、熱狗、餅乾、麵包等。

※『地中海飲食The Mediterranean Diet』※


地中海飲食是選擇較好油脂來源(單元不飽和脂肪酸)與多酚類,對抗心臟病有很大的幫助。

地中海飲食的特點
1. 吃大量的橄欖油
2. 吃大量的水果、青菜、穀類(如全麥麵包、義大利麵、通心粉、豆子、堅果類、種子等)
3. 吃適量的魚與家禽
4. 吃適量的紅酒(2-3次/週)
5. 吃少量的蛋與紅肉

~ ~ ~ ~ ~ ~ ~ ~ ~ ~ ~ ~ ~ ~

看完這麼多飲食,有沒有眼花花啊?到底該用哪種方法減重時在很困擾,有幾點建議:
1. 減重期與維持期是容易執行的,可以滿足個人喜好、在日常生活可以配合的,才較易維持。
2. 營養均衡,有足夠的熱量與營養素來維持健康。
3. 足夠的營養:包括足夠的維他命、礦物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纖維素20-30公克/天、脂肪<總熱量30%、每天8-10杯水。


資料來源:96年7月29日肥胖醫學及體重控制研討會
講題:流行的減肥飲食(講師:蘇秀悅)

2007/07/31

香菸讓嬰兒的血壓升高

懷孕期間請避免吸菸還有接觸二手菸喔!

 


研究顯示在懷孕期間吸菸可能促使嬰兒血壓升高。

 

一篇荷蘭的研究指出懷孕期間可能升高新生兒的血壓,該研究以 456 位足月的新生兒為對象,收集兩個月大的血壓。

根據調查顯示約百分之八十的母親在懷孕期間沒有吸菸也沒有暴露於菸草煙的環境中。

其他約有百分之十四的母親說她們在懷孕期間沒有吸菸,但在這期間曾經暴露於二手菸的環境。其餘的百分之六表示在懷孕期間吸菸。

平均而言懷孕期間吸菸的母親其新生兒收縮壓比那些懷孕期間母親不吸菸或是暴露於二手菸的環境者要高 5.4 point。

研究人員強調那些發現並未受到嬰兒出生體重、母親年齡或是否哺育母乳的影響。 不管母親在懷孕期間是否吸菸,都不會影響嬰兒的舒張壓。

然而生自於懷孕期吸菸的母親,收縮壓的影響是否會延續到之後生命期的血壓,仍需追蹤研究才能確定。

不管結果如何,準備懷孕或是已經懷孕了,都應該盡量避免吸菸或是待在二手菸的環境之中。

 

  • 新聞來源:WebMed
  • 新聞標題:Smoking Raises Babies' Blood Pressure
  • 文獻來源:Geerts, C. Hypertension, July 30, 2007; advance online edition. News releas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 編譯報導:Sidney

到底要不要減重?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估計,全世界有10億人體重過重,其中至少有3億人有肥胖問題。

心血管疾病與肥胖息息相關。

什麼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
1. 高血壓
2. 血脂異常
3. 抽煙
4. 糖尿病或葡萄糖不耐症
5. 凝血因子異常
6. 肥胖
7. ………

當眾多的「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同時發生於同一個個體上時,就會造成「新陳代謝症候群」。目前我國「新陳代謝症候群」的診斷標準是參考美國第3次國際膽固醇教育計畫(National Cholestol Education Program, NCEP ATP Ⅲ),下列5項危險因子中,若包含3或以上,即稱「新陳代謝症候群」
1. 腹部肥胖:腰圍:男性>90公分,女性>80公分
2. 血壓:>130/85 mmHg
3. 高密度膽固醇HDL:男性<40mg/dl,女性<50mg/dl
4. 三酸甘油脂TG:>150mg/dl
5. 空腹血糖AC sugar:>100mg/dl

近年來有研究發現,中央型肥胖(內臟型肥胖),也就是腹部脂肪較多的人,比起BMI,與代謝症候群更有顯著的關係。也就是說,若有A君與B君有同樣身高體重,但A君的肚子上的肥肉比B君多,那A君比B君較有機會罹患新陳代謝症候群。

造成新陳代謝症候群的主要因素是什麼呢?
胰島素阻抗「insulin resistance」。
胰島素阻抗是指組織對胰島素的感受性較弱,而胰島素是身體唯一一個降血糖的荷爾蒙,當吃進食物,血糖升高,為維持身體的恆定,胰臟就會分泌胰島素讓血糖降下來,若發生胰島素組抗的現象,組織沒辦法利用胰島素來降低血糖,會導致高血糖及胰臟細胞過度分泌胰島素。

那為什麼會造成胰島素阻抗「insulin resistance」?
身體有過多的游離脂肪酸。
因為肥胖,使身體有較多的脂肪組織,這些脂肪組織會釋放出豐富的游離脂肪酸,經由血液分別運送到肝臟與肌肉。
在肝臟這些游離脂肪酸會使肝臟製造更多的葡萄糖與三酸甘油脂,使LDL合成增加,HDL減少。
在肌肉游離脂肪酸會抑制胰島素的作用,減少肌肉對葡萄糖的利用,使血液中有過多的葡萄糖與游離脂肪酸,進而刺激胰臟分泌更多的胰島素,而使血中胰島素濃度增加,胰島素阻抗現象更惡化,且血液中高濃度的胰島素,會造成體內鈉離子再吸收,引發高血壓的可能。

簡單來說,肥胖使游離脂肪酸增加,游離脂肪酸造成胰島素阻抗現象,胰島素阻抗引發新陳代謝症候群,所以肥胖與新陳代謝症候群的關係非常密切。

2005年美國心臟病學會(ADA)提出
減重是改善新陳代謝症候群的第一要務,它可以改善大部份,甚至是新陳代謝症候群全部危險因子。

Orchard等人對符合及非符合新陳代謝症候群分成2組,並進行減重7%、服用Metformin(口服降血糖藥的一種)、對照組,3種介入方式,追蹤3年,發現:
1. 有新陳代謝症候群的人,減重可降低38%的盛行率。
2. 無新陳代謝症候群的人,減重可降低41%的發生率。
3. 整體來看,減重可降低51~43%的盛行率。

芬蘭的一篇有關胰島素敏感性報告說,體重與胰島素敏感度有很高的關係,減重可以增加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胰島素的阻抗。

說了這麼多,你覺得………該不該減重呢?

資料來源:96年7月29日肥胖醫學及體重控制研討會
講題:肥胖與新陳代謝症候(講師黃惠煐)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