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上內容的主要目的在於健康與營養知識的分享,您不可將之視為醫療上的建議。
營養共筆新站測試中,歡迎大家去看看:http://www.nutrinote.co

2010/05/13

髒髒的對孩子比較好?

girls
圖片來源:stock.xchng 

 

父母為了孩子好,常會把環境整理得一塵不染的。
研究發現「不乾不淨吃了沒病」或許是有些道理的。

對幼小的兒童來說,觸碰許多生活周遭中父母會覺得噁心的東西是一件很稀鬆平常的事情。我想大多數人都有經驗吧,不到一歲的小朋友總會將隨手拿到的東西往嘴裡面塞。

經過過去一年新流感的驚嚇,健康當局呼籲養成洗手的習慣,而且一講到殺菌洗手乳就像是講到異體黃金似的,家長們很難不去擔心自己的孩子的健康。

感染疾病是本來就會發生的事情,但是有些人則是太過於主張我們應該保護小孩,避免他們接觸微生物。

到底我們的環境要多乾淨才能讓我們的小孩真正健康呢?
以下內容是專家學者提供的說法。

衛生假說(Hygiene Hypothesis)

有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讓幼兒暴露在有微生物的環境中,這或許能提供他們對疾病有更好的抵抗力,例如過敏與氣喘的發生。

這樣的想法稱之為「衛生假說(Hygiene hypothesis)」,該假說認為限制個體年幼時暴露在寄生蟲、細菌與病毒的機會,將讓孩子在未來有更大的機會罹患過敏、氣喘與其他免疫疾病。

事實上,有哥哥姊姊、生長在農家或是很早就送到日托的孩子罹患過敏的比例似乎比較低。

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人類生物學研究實驗室的 Thom McDade 博士提到,就如同嬰兒的腦部需要刺激、輸入與互動來正常發育,初期的免疫系統也必須藉由每天暴露在充滿微生物的環境下茁壯,學習、適應與自我調適。

到底是哪個微生物是可能的原因目前還不確定,但新的研究提供了研究的線索

近來 McDade 博士的研究團隊發現暴露在較多動物糞便的小孩,在兩歲以前有較多腹瀉的情形發生,然而當他們成年之後身體發炎的發生率會減少許多。

發炎與許多成年人慢性疾病有關,如心臟病、糖尿病與阿茲海默症等。

McDade 博士說:「我們正推展這個概念,免疫系統確實與過敏、自體免疫疾病與氣喘有關聯,思考其在發炎與其他退化性疾病上所扮演的角色。」

清除微生物:是健康促進還是糟糕的主意?

大多數的微生物潛伏在我們的環境當中,它們和平共處地存活在我們的身體上。紐約大學 的內科教授 Martin Blaser 醫師說這些微生物已經跟我們共存好幾千年了。

過去半個世紀以來人類的行為已經改變了許多,許多微生物正(例如存活在腸道中的細菌)在消失當中。

Blaser 醫師說:「這些細菌完成重要的生理功能,但由於現代化的生活,它們要不是發生變化,要不就是正在消失當中。這些微生物消失的後果有好也有壞。」

當我們為了保護嬰兒免於疾病而過度給環境殺菌時,我們可能反而剝奪了他們建立強壯免疫系統的機會。

此外,過度進行衛生清潔可能阻止孩子暴露於天然微生物的環境,而這些微生物對他們的健康有益,而過度使用抗生素也會威脅我們的健康。

還有,也有超過的一面,甚至有些衛生假說的支持者會說髒泥巴裡面的微生物對你的身體健康有益。

Blaser 醫師說:「這是個相當有意思的主意,不過就我的立場來看,那些微生物對我們來說可能不太合適。那些存在爛泥的微生物已經適應骯髒,它們並不適應人類的身體環境。」

所以呢? 父母該怎麼做

就如生命中大多數的事情,讓您的孩子健康取決於如何找到平衡。

Blaser 醫師非常建議父母與醫師在面對所有情況的發燒時,必須慎重地考慮是否使用抗生素。過度使用抗生素在弱化免疫系統對抗感染的能力中有著相當大的影響。

當讓你孩子的環境保持無菌時,McDade 博士說:「我希望看到對這樣的常識有所改變。你不需要過度清洗或是消毒每樣東西。」

保持房子周圍的清潔,但請記住比起讓孩子在待有細菌的地方,使用粗造的化學用品殺菌對孩子健康的傷害可能更大。所以嘍,下次當你看到你的還在學走路的小孩撿起他剛剛掉在地上的食物,接著吃掉的時候,請深呼一下然後不當一回事地走開。

 

延伸閱讀

  1. 科學月刊: 小時骯髒,大不過敏?
  2. 衛生假說(Hygiene hypothesis  wikipedia

 

關於本文

  • 文章來源:WebMed 
  • 文章標題:Is Dirt Good for Kids?
  • By Lisa Zamosky / Reviewed by Laura J. Martin, MD
  • 文獻來源:
    Thom McDade, PhD, associate professor and director, Laboratory for Human Biology Research,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McDade, T. The Royal Society, 2010; vol 277: pp 1129-1137.
    Martin Blaser, MD, professor of internal medicine, New York University.
    Reviewed on May 07, 2010
  • 整理編譯: Sidney
true

0 意見:

張貼留言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