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上內容的主要目的在於健康與營養知識的分享,您不可將之視為醫療上的建議。
營養共筆新站測試中,歡迎大家去看看:http://www.nutrinote.co

2013/05/28

你超過每天鈉攝取量2400毫克嗎?

大部分的人都知道不要吃太鹹,因為吃太鹹與高血壓有關,那甚麼是「太鹹」?

衛生署建議成年人每天鈉攝取量最好不要超過2400毫克,約等於6公克的鹽(1公克的鹽含有400毫克的鈉),這句話好像有看懂,也就是說吃超過6公克的鹽,就是太鹹!但,怎麼知道我吃了幾毫克鈉?

首先要建立一個觀念,天然食物中也含有鈉!在衛生署網站上可以查得到食物成份表,如每份牛奶約含120毫克鈉、每份蔬菜約含20~50毫克鈉、、、,但,你不可能每次吃東西都拿秤子與這個食物成份表表來算,到底吃了幾毫克的鈉,太辛苦了!若以每日攝取1600~1700大卡的熱量來算,且六大類食物份量按照衛生署的建議,大部分吃天然食材,則這些天然食材就約提供了360~800毫克鈉(約等於1~2公克的鹽),所以額外可以添加的調味料就只剩4~5公克的鹽。

調味料不是只有鹽會鹹,烏醋、醬油、味精、、、都含有鈉,以下有簡易的換算。

1公克鹽(400毫克的鈉)=6㏄醬油=5㏄烏醋=12㏄番茄醬=1/3湯匙味精。

無法感受這公克與㏄到底有多少嗎?最粗略的方法就是拿起個人喝湯用的湯匙,別給我拿大湯瓢喔﹗

固態的1/3湯匙的鹽約等於6公克鹽,液態的1湯匙約有15㏄, 故5㏄烏醋就約只有1/3湯匙烏醋,有沒有感覺,啥﹗只加1/3湯匙烏醋就是加了1公克的鹽份﹗所以,親愛的鄉親阿,桌上的瓶瓶罐罐的調味料,別拿起來就猛灑猛加,三思阿﹗

食品標示衛生單位都要求廠商標示,來看一下營養標示所傳達的意思,以泡麵來說,一般泡麵一包的鈉含量都超過1000毫克,如某品牌泡麵標示每包含1344毫克鈉,也就是說,一天的鈉建議攝取量2400毫克,那包泡麵吃完,你已耗掉一天的一半鈉量了,再扣你吃進去天然食物來源的鈉約360~800毫克,只剩696~252毫克的鈉可來自調味料,那桌上的瓶瓶罐罐的調味料,別起來就猛灑猛加,或是泡麵的調味包是否要減量添加,三思阿﹗

營養標示不是只有泡麵才有,很多食品都有,糕餅、蛋糕、麵包、小西點、蘇打餅乾等等,都添加含鈉量極高的發粉小蘇打,所以肚子餓時要補充,看一下營養標示阿﹗

現代人外食機會大,一般外售1碗的炒飯炒麵就含3~4公克的鹽(約1200~1600毫克的鈉),而小吃店賣的炒飯炒麵通常都有2碗甚至超過2碗的量,吃完外售炒飯炒麵1份,就整個鈉含量暴表,且通常在吃炒飯炒麵時,我們還會不自覺拿起桌上那罐甜辣醬加一下,客官阿!下次要加桌上的瓶瓶罐罐的調味料時,三思阿!

所以,不想吃太多鈉,盡量選擇天然的食材來吃,且學會看營養標示,並善用天然的調味料來代替鹽或醬油,如很多人在煮魚或煎豆腐時都會抹上一層鹽,下次去掉抹鹽的動作,試試檸檬葉蒸魚、迷迭香蒸魚或香椿豆腐、、、天然草本香氣來減少鹽份。

再強調一下,桌上的瓶瓶罐罐的調味料,別起來就猛灑猛加,三思阿。這句話不是跳針喔!是強調,很多食物廚師煮完已經都有調味了,只是大多數人還會有再加醬料這個壞習慣,所以,端午節快到了,你真的覺得你吃得那顆粽子是平淡無味毫無調味過的嗎?那你還要再粽子上淋一圈甜辣醬嗎?

作者 : Sammi

2013/05/26

二手菸會影響青少女的膽固醇嗎?

研究指出,與吸菸者一起生活可能會增加心臟疾病風險。
lips with smoke
圖片來源:stock.xchng

研究報告指出,青少女在家裡曝露於二手菸的環境下有可能會降低血液中好的膽固醇(HDL)。

研究經過

研究以超過1,000 名 17 歲的澳洲青少年與少女為對象,並檢測他們血中 HDL(好的膽固醇)的濃度 。大家所知的 LDL 低密度脂蛋白(壞的膽固醇)與血栓形成有關;HDL 則扮演可清除血液過多膽固醇的正面角色。

出生前的環境很重要

此研究同時調查這些青少年們出生前,他們在母親懷孕18 週時的家庭吸菸狀況。根據臨床新陳代謝科期刊的研究,48% 受試者的家庭曝露於二手菸環境中。

西澳大學 Chi Le-Ha 教授於內分泌學會釋出的消息中表示:「在這個究裡,我們發現 17 歲女孩吸二手菸很可能會讓血中的 HDL 下降。」


「二手菸於同齡男孩影響並不相同,意指吸二手菸對女孩的傷害較大。由於心血管疾病是西方女性的主要死因,這是一個嚴重關切的議題。」Le-Ha 強調。


結論

這個研究發現指出童年曝露於二手菸,會讓女性處在較男性高的心血管疾病風險。

「我們的健康品質需要加倍努力,減少小朋友曝露於二手菸的家庭環境,尤其是女孩。」



關於本文


2013/05/23

從接聽手機來看你是左腦人 or 右腦人


如果達文西活在現代的話,應該是用左耳聽電話吧。圖片來源:Wikipedia



左腦主宰的人傾向用右耳聽電話,反之則傾向使用左耳。



新研究認為主宰你大腦的那一測可能會影響你決定用哪一邊的耳朵去接手機來電。

主宰的那一側腦就是你說話與語言的中心。根據統計全人類約有 95% 人是由左腦主宰的,而這些人多是右撇子;而右腦主宰的情形則與左腦人相反。在這個研究當中,科學家發現大概有 70% 接受調查的人會使用他們的慣用手那一邊的耳朵接聽手機來電,也就是說右撇子會習慣用右耳聽電話。

研究者表示,藉由這樣觀察人們接聽手機的方法,未來某一天將能幫助醫生在進行高風險手術前,就能快速且安全地找出並保護病患的言語中樞。

亨利福特健康系統(Henry Ford Health System)耳科/神經學手術部主任 Michael Seidman 醫師:「基本上,這個方法可能是窮人版的瓦達試驗(Wada test)。」瓦達試驗是目前用來確定病患語言中心位置的標準試驗方法,如果你想要好好地保留一個患者的言語能力,那麼這個試驗將能提供相當重要的資訊。「只是進行瓦達試驗得侵入人體,而且會有些風險。不過藉由觀察人們怎麼使用他們的手機,你就能簡單地察覺他們是哪一邊的腦所主宰。雖然這招不是萬無一失,但我能說它相當值得信賴而且安全。」

為了探究腦部主宰如何與手機使用的關係,研究者們從超過 700 份的線上問卷篩選,而這些人們是一個來自一個線上耳科學(聽語)討論群組,此外他們也因為各種理由已經做過瓦達試驗與 MRI。

受訪者要回答的問題包含手機的使用習慣、習慣用來執行各種任務的手(像時寫字、丟擲還有拿手機)以及是否有聽力問題等。此外,任何腦部、頭部或是頸部腫瘤的病史也得加以註記。
 
約 90% 接受調查的人是右撇子,而且 68% 的人慣用右耳,25% 慣用左耳,有 7% 的人是兩耳都用。而這樣的情形在左撇子的結果很像:72% 慣用左耳,23% 習慣用右耳,有 5% 的人兩耳都用。

根據研究的結果,研究團隊做出「手機使用習慣與腦優勢有關連」的結論,用右耳接聽手機的人通常代表他是左腦主宰,反之為右腦主宰。

Seidman 醫師說:「對於研究結果我們相當有信心。基本上來說,如果你的說話與語言中心是在你的左側腦的話(大部分的人是如此),你會發現你用右耳聽手機的電話會比較清楚。接下來的問題是這個資訊也許有助於指出手機的使用是否與癌症風險有關連。」

而在這一方面,Seidman 醫師建議如果真有關連的話,那麼右側腦部、頭部或是頸部的癌症風險將會高出許多,因為現今有將近 80% 的人都用他們右邊的耳朵接聽手機來電。「不過癌症風險與手機的使用目前還存有相當的爭議。我們現在還不知道,還有很多的研究得做才行。」

艾伯特愛因斯坦醫學院(Albert Einstein College of Medicine)神經學教授 Joe Verghese 博士認為還有許多的因素會影響人們用哪一邊耳朵來接聽手機來電。

Verghese 博士說:「毫無疑問地,這個研究相當的有趣。不過這也很可能是因為右撇子的人只是單純地手機就在慣用手附近,然後很自然地就會用那一邊的耳朵接聽電話,因為這樣直接用那一側接電話比較不會覺得卡卡的。」

如果真的是這樣,那很可能真的只是單純因為順手,而不是聽或說的問題了。


延伸閱讀


關於本文

  • 文章來源:WebMD 
  • 文章標題:Cell Phone Use May Reveal Your 'Dominant Brain'
  • 文獻與人物:
    Michael Seidman, M.D., director, division of otologic/neurotologic surgery, department of otolaryngology -- head and neck surgery, Henry Ford Health System, West Bloomfield, Mich.;
    Joe Verghese, M.D., professor, neurology, Albert Einstein College of Medicine, New York City;
    May 2013 JAMA Otolaryngology -- Head & Neck Surgery
  • 整理編譯:Sidney

升糖指數知多少


大多數人嘗試去減肥的時候,都會專注在卡路里、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等上,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另外一個我認為挺有用的一個指數 – 升糖指數 glycemic index (以下簡稱 GI)。

GI 是一個指標,可表達該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能多快去影響你的血糖。

含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包括:

  • 糖果
  • 甜點
  • 麵包
  • 意粉


我們的身體會把大部份的碳水化合物轉化為葡萄糖,以用作我們的主要能源。葡萄糖會進入血液,令血糖上升。

GI 以純葡萄糖作為一個指標,葡萄糖的 GI 為100,而白麵包的 GI 同樣為100,他們可令血糖升得很快,而其他食物的GI則是與葡萄糖所比較的升糖作用。

以升糖指數幫助控制體重 

留意著升糖指數可能對控制體重有幫助,同時亦可能減低其他與過重有關的風險。
以下是低GI飲食的好處:

  • 減重:
    有研究顯示低 GI 的食物可幫助減重,這可能是因為低GI食物可令你在較長時間感到飽足。
  • 心臟病:
    有研究顯示,低 GI 飲食與體內的好膽固醇有關。
  • 糖尿病:
    低GI的食物有機會降低二型糖尿病的風險。


以下是一些跟隨低 GI 飲食的小提示:

了解指標

  • 高: >70
  • 中:56 – 69
  • 低:<55

多吃健康食物

有很多健康食品同時是低GI食品,例如:

  • 果仁
  • 豆類
  • 水果
  • 全穀物
  • 非碳水化合物蔬菜


常見食物的GI

  • 草莓:40
  • 腰豆:28
  • 花生:14

少吃一點蛋糕、糖果、含糖汽水,另外白色的食物也不宜多吃,例如:

  • 馬鈴薯
  • 白麵包
  • 白米

避免過熟的蔬果

當蔬果過熟 GI 會大大提高

避免經製過的食物

柳橙的 GI 為48,但榨成柳橙汁後 GI 就增加為 57!

避免過份烹煮食物

過份烹煮也可能提高 GI!

注意份量

即使是低GI的食物,過量進食也會因為卡路里超標而導致肥胖唷!
一個成功的減肥計劃當然不能單靠升糖指數作準,一些食物如肉類和脂肪,他們不含碳水化合物,所以沒有升糖指數,但可不是不會致肥唷!

後記

我在這邊再補充一下,高 GI 的食物之所以讓人更快想要再食,是因為血糖急升,身體會釋放胰島素,令血糖快速下降,結果就是我們很快便又累又餓,以為又要吃囉!所以,讓我們維持飽足感覺的小秘訣是要維持穩定的血糖,小吃多餐,多吃一點蛋白質來減慢消化,也對控制血糖有幫助唷!


文章來源:WebMD
文章標題:Glycemic Index Diet
整理編譯:Pauline

2013/05/22

血壓高的人,身體可能渴望鹽分



我們都知道高鹽與高血壓有大相關,但一個新研究發現血壓高的人比正常的人,對鹽份有較高的偏好。

這個研究是巴西聖保羅大學研究老人的一個小型研究,發現血壓高的或有患有高血壓症的,喜歡灑有高鹽的麵包是血壓正常的兩倍。但額外添加的佐料、調味料,不論對有高血壓或無高血壓的,都可降低對鹽份的需求。

這個發現,提醒一個問題,是否血壓高的人天生自然就傾向喜歡吃高鹽的食物?

這個研究的營養師Patricia Villela說:這是很難回答的問題,但我們相信基因會影響對鹽份的食慾,且我們很驚訝額外添加的佐料、調味料,可以改變老人的胃口,降低對鹽份的食慾。

Patricia Villela他們的研究團隊分析44位平均年紀73歲的老人,其中包括16位血壓正常。在實驗的一開始給每個人3片含不同鹽分的法國麵包,經過測試,有68%的高血壓人喜歡含鹽分最高的麵包,而只有31%血壓正常的人喜歡含鹽分最高的麵包。

15天後,這些人在經歷同樣的測試,但這次有添加一些佐料、調味料在含鹽麵包上,卻只有14%的高血壓人喜歡含鹽分最高的麵包,0位血壓正常的人喜歡含鹽分最高的麵包。

這個研究將在舊金山的美國高血壓年會上提出,但這種科會議通常不被同行評審或發表,因這只是初步的結果。

美國高血壓協會會長Dr. Domenic Sica說,這個研究受限於研究人數太少。但這研究發現對於年輕或老年的高血壓患者,味覺再訓練的概念與方法。過去的研究指出,有些人基因傾向渴望鹽分高的食物,但我們不知道原因是甚麼,但重點是,高血壓患者是要學會去避免高鹽的食物。

後記

口味的偏好或許是天生的,嗜糖、嗜鹹、嗜辣都有可能,大家都知道高油高糖高鹽不健康,又不想只吃平淡無味的食物,找到天然的調味料來增加食物的風味,就是個好方法,天然的香料如蔥、薑、蒜、肉桂、檸檬草、辣椒、月桂葉、迷迭香、八角、胡椒、丁香、咖哩、桂花、茴香、、、等等都是,且現在市面上,都可以很方便買到只含香草植物不含鹽分的調味罐,下次烹調時,可以試試不一樣的香草味道,來降低鹽份的攝取。

全文完

文章來源:WebMD
文章標題:People With High Blood Pressure May Crave Salt
整理編譯:Sammi

2013/05/21

金錢激勵減重

肥胖與心臟病、高血壓和第2型糖尿病有關,這些都提高了醫療與保險成本。

保險公司告訴肥胖的人,要投保健康保險,若不想多付20%的保險金,就開始運動吧﹗多數人通常會選擇~開始運動。

超過6500位肥胖的人參加Blue Care Network以計步器為基礎的健康保險計畫,這個計畫內容是,若每天走的步數符合,就可獲得保險費的優惠。

過了1年後,發現驚人的成效,近97%的參加者有符合或超過每日5000步的目標,且也包括當初反對用金錢優惠來刺激的人和覺得這個計畫是太強制性的人。

未來,保險公司似乎傾向於提供類似這樣的金錢激勵的保險計畫。這提供一個觀點,健康照顧的開支與個人對自我健康責任,我們都期待金錢獎勵能刺激多一點的健康行為。

後記

生活習慣不良可能導致很多疾病,而疾病會增加醫療的支出,看完這篇報導,突然覺得健保應該朝這個方向設計,若有規律運動習慣、作息正常、均衡飲食的人,可以少繳一點健保費當獎勵,喜歡大吃大喝、熬夜、抽菸、酗酒、、、的人,要多繳一點健保費當警告,這樣應該可以刺激健康行為,且持續性更佳,養成民眾對健康照護是自我責任的觀念。

但,健保是國家政策,並不是你想改就可以改變的,所以若你自己有持續性的健康行為,如跑步可以預防肥胖發生,沒有肥胖可減少一些疾病的發生,而少了疾病就可以降低醫療的支出,這樣,當然可以對自己的健康行為有所獎勵,比如買一個超出預算且夢寐以求的東西,因降低了醫療支出,就可增加夢想預算!

全文完

文章來源:WebMD
文章標題:Money Motivates Weight Loss -- One Step at a Time
整理編譯:Sammi

2013/05/16

脂肪是敵是友?



一般人都有個誤解,就是我們想要瘦身,最好離脂肪遠一點,但是作者 William D. Lassek, M.D. 和 Steven J.C. Gaulin, Ph.D. 就提出了不同的見解。他們的著作 Why Women Need Fat: How ‘Healthy’ Food Makes Us Gain Excess Weight and the surprising solution to Losing It Forever 正正是討論為何女士需要脂肪,以及需要那種脂肪。

無論是飲食還是在體內,脂肪總是跟不健康劃上等號。這2位作者提及這可能是因為食品標籤會列出食品所佔我們每天所需脂肪上限的百分比,即使本來已是纖瘦的女士,也還是希望體內的脂肪再少一點,但事實上某些脂肪對我們健康來說是必要的。

Lassek與Gaulin解答了讀者的幾個疑問。

Q: 脂肪的分類?

A: 脂肪可分為3類:飽和脂肪、單元不飽和脂肪以及多元不飽和脂肪。我們大多數人都聽說過飽和脂肪對我們沒有益處,但現在有研究開始懷疑這是否正確。至於單元不飽和脂肪,例如橄欖油與葵花籽油,已証實對我們健康有益。而多元不飽和脂肪可分為 omega-3 與omega-6,兩者對我們同樣重要。
當一方面差不多所有人都同意omega-3對我們有益,另一方面,有愈來愈多的証據顯示太多omega-6未必對控制體重或健康有幫助。不同的脂肪與不同的體內脂肪亦很有關係,高水平的omega-6與較高的腹部脂肪有關,而高水平的omega-3則與較健康的下肢脂肪有關。所以,當我們談及脂肪,其實先要把類別搞清楚。

Q: 為甚麼女性特別需要脂肪?

A: 女性的身體經過進化而變得十分適合孕育孩子,而人類的腦部比起其他差不多體積的動物要大上7倍,所以女性的身體要有製造腦部的原料,而這些原料就正正儲存在脂肪內。

最重要的原料是一種叫DHA的omega-3,佔了腦部的10%。由於我們身體不能自制omega-3,因此必須從飲食中獲取。懷孕其間,絕大部分的DHA都是由母親的體內脂肪而來,因此女性比起其他動物需要儲存更多脂肪(以一位120磅的女性來說,脂肪佔了大概38磅!) 所以,女士是有必要從飲食上攝取適當與適量的脂肪!

Q: 每天要攝取多少脂肪?

A: 種類比量來得重要,因為我們的身體能把碳水化合物轉化成飽和脂肪及單元不飽和脂肪,但是不能自行制造多元不飽和脂肪,所以omega-3與omega-6可稱為必要脂肪,必需從飲食中獲取。

Q: 年齡對我們所需的脂肪有影響嗎?

A: Omega-3對不同階段的女士都有益處:對於希望在將來可生育小孩的婦女,高omega-3的飲食可讓身體增加DHA的儲存;另外,omega-3也幫助肌肉運作,所以對活躍的女士特別有好處;至於年紀較大的女士,omega-3可助減低患上老年痴呆症的風險;而小孩正處於發育階段,omega-3對他們的身體與腦部發展有很大的幫助。

後記

記得以後不用看見脂肪就調頭走!飲食最重要是均衡,任何的食物吃得過量都不好唷!含高脂肪的魚類,如鯖魚、沙丁魚、三文魚(鮭魚)等含有Omega-3;籽類、油、堅果也是另一個omega-3的好來源,堅果還含有其他礦物質,是簡單又有營養的零食。



文章來源:Shape Magazine
文章標題:Why Women Need Fat
整理編譯:Pauline


想要你的嬰孩沒有過敏體質嗎?試試這個方法吧!

研究發現,藉由唾液將父母口中的細菌帶給嬰孩,可幫助訓練嬰孩免疫系統忽略過敏原。

 



瑞典的一項新研究顯示父母若想要保護他們的嬰孩免於過敏,可以嘗試以下一個簡單的方法可幫助孩童適當接觸這個世界的廣泛微生物。父母只需先將奶嘴放入自己口中吸乾淨再放入孩童口中。

雖然這個方法聽起來有點噁心,但是研究卻發現將大人口中的細菌轉給孩童時,可以幫助訓練免疫力,使嬰孩身體對於這些不會對身體造成威脅的病菌過度反應。

免疫系統若沒有適當的接觸微生物,容易有過敏體質

洛杉磯兒童醫院小兒過敏科醫生Ron Ferdman如此表示:「免疫系統是幫助人體區分究竟這些物質對身體無害或有害。如果你的免疫系統沒有暴露在足夠的微生物下,免疫系統會開始無謂攻擊一些不具威脅的物質,例如:食物、貓毛或是塵蹣。」

過敏孩童比例顯著的增加

美國國家中心上星期發布一項公衛統計顯示美國孩童過敏的比例顯著的增加,約13%孩童有皮膚過敏問題,而約17%的孩童有呼吸道過敏的現象。

實驗的進行-嬰孩提早適當接觸微生物,可以減少孩童的過敏

瑞典研究員此次研究只要想了解將嬰兒早期幾個月的暴露在微生物下是否會影響過敏的發展。此研究發現若先將奶嘴放入大人口中清洗乾淨再將奶嘴給孩童,這些孩童比父母並未先將奶嘴用嘴洗淨的將較少有氣喘、溼疹且對於過敏源過度敏感的現象。

作者認為藉由大人將孩童的奶嘴吸乾淨可以藉由唾液來將微生物帶給小孩,可減少孩童的過敏現象。

五月六日發表在小兒科期刊journal Pediatrics的這個期刊中,共有206位孕婦為參予者,其中187個嬰兒在這個研究中。此次研究中,受試者主要以父母當中至少有一位是過敏者,藉此來探討是否孩童身上是否有不同的免疫反應。

此研究藉由驗細菌的DNA來判斷嬰孩口中的細菌是否由大人將奶嘴吸乾淨而轉給嬰孩的。
此研究共追蹤187位嬰兒直到他們18個月,而其中174位更追蹤他們直到36個月。瑞典哥特堡西維亞王后兒童醫院赫瑟馬(Bill Hesselmar)醫師表示因為某些特定疾病,例如濕疹會較早發生,所以選擇這些特定的時間點來追蹤這些孩童。

Hesselmar表示:給予固體副食品在嬰兒食品中並不會對研究造成太大的影響。當嬰兒在四個月,大多還在喝奶時,我們便發現他們口中微生物的差異了。

然而一位沒有參與在此研究中的研究者Ferdman對於這一篇研究結果抱持謹慎的態度,他認為這篇研究參予的嬰兒數量不夠多,所以不足以定論。
他同時表示此項結果可能也無法被廣泛的應用,因為此項研究以瑞典人為主,受試者族群不夠多元化。

俄克拉荷馬州立大學法醫學.口腔學教授Dr. Tom Glass十一月在美國波斯頓臨床病理發表一項研究發現嬰兒奶嘴上的細菌、黴菌等造成的疾病非常多。同時,他們也發現奶嘴可以促成一種濕黏的細菌稱做生物膜,此生物膜會影響嬰孩口中的正常細菌、刺激發炎反應及增加潛在的腸胃道疾病罹患風險甚至是耳朵的感染。

如果在公共場合,奶嘴掉了....

Glass表示藉由父母的唾液來清洗髒的奶嘴的這個價值大家都知道有一段時間了,我們曾大力提倡了一段時間,如果你們在walmart,嬰孩的奶嘴掉了。我們認為最好的方法是父母將奶嘴放入自己口中洗乾淨,因為父母的唾液含有足夠的免疫球蛋白可以抵抗細菌。

Glass強調此研究並沒有指出可能有特定的微生物可能也會藉此由父母轉給孩童。其實我們不知道父母可能將什麼微生物帶給嬰孩。

那父母到底該怎麼做來預防嬰孩過敏呢?

Ferdman表示”嬰孩應該適當的暴露在這個世界中,與這個世界適當的接觸,暴露在正常的微生物環境中更能幫助嬰孩預防過敏。不要吸菸也不要將嬰孩暴露在二手菸中,如果可以,盡量親自哺乳六周以上。





2013/05/15

良好的生活習慣能大幅減少壓力對心血管的傷害

1-KR3A03425d3test


工作壓力會增加心臟疾病的風險,不過有個新的研究發現告訴我們,過著健康的生活可以有效減少這個風險喔。

研究者調查來 10 萬名以上年齡在 17-70 歲間男性與女性的資料,這些人來自許多國家,涵蓋英國、法國、比利時、瑞典與芬蘭等國。根據他們的生活方式,研究者把他們分成三種型態:健康、稍微不健康或是不健康,而這樣的分類是以抽煙習慣、酒精消耗、運動/不活動以及肥胖等因素作為評分基礎。

沒有任何危險因子的人會被歸在健康的生活型態;而有一種危險因子的人則是稍微不健康的生活型態;有兩種或兩種以上危險因子的人則會被歸為不健康的生活型態。

根據研究調查的資料,參與者當中有將近 16% 說他們感覺自己有工作壓力。

生活習慣與血管疾病風險

經過十年的追蹤,感到工作壓力的人冠狀動脈疾病罹患率每千人有 18.4 人;沒有工作壓力的人是每千人 14.7 人。而從生活型態來看,不健康生活型態的罹患率是每千人有 31 人;而健康的生活型態則是每千人有 12 個人罹患心臟疾病。

當把生活型態與工作一起列入考量時,有工作壓力且不健康生活型態的心臟疾病罹患率是每千人 31.2 人,而有工作壓力且過著健康的生活型態的罹患率則是每千人 15 人。

倫敦大學流行病學與公衛學系 Mika Kivimaki 博士:「冠狀動脈疾病的風險在有工作壓力且生活習慣不健康的人身上最高;而有工作壓力但生活型態健康的人該疾病的罹患率卻僅有一半。這些觀察資料支持健康的生活型態能大幅減少有工作壓力人們的冠狀動脈疾病罹患風險。」

只依賴壓力諮商是不夠的,或許我們更該關心有工作壓力的人們,他們的生活型態是否夠健康。

關於本文

2013/05/14

孕婦的壓力會影響胎兒嗎?

1-shutterstock_66616000 

將一個生命帶到這個世上事件很不容易的任務,為此你會擔心許許多多的事情。吃得食物夠健康嗎?可以運動嗎? 當孩子誕生的時候,工作與父母的角色之間又該如何取捨呢?

也因為你得考慮的事情多如牛毛,所以懷孕的時候會感到一些壓力是正常的,就如同我們生命的每一個階段都會遇到各自的煩惱一樣。不過如果壓力經常報到,那麼它就會對你還有你的寶寶產生影響。

當你有壓力的時候,你的身體會轉換為「戰逃」模式,體內會產生大量的腎上腺皮質醇(Cortisol)與其他壓力荷爾蒙。這些荷爾蒙跟你遭遇危險時湧現的荷爾蒙是一樣的。它們會讓你的肌肉馬上有大量的燃料可用還有心跳加速,藉此讓你做好逃跑的準備。

如果你能夠搞定你的壓力,那麼你的壓力反應將會減少,而你的身體會恢復到平衡的狀態。臨床神經心理學家 Susan Andrews 博士:「真正有害的壓力是那種你沒辦法放下的壓力。」 實際上,持續的壓力可能改變你身體的壓力管理系統,造成它的過度反應且會觸發發炎反應。

研究已經證實發炎反應與孕期健康不佳有關,而且也會對寶寶的發展產生影響。婦產科醫師 Ann Borders:「有些資料顯示有較高慢性壓力源或是比較不擅長處理壓力的女性可能與新生兒的低出生體重及早產有關。」

 

孕婦的壓力與胎兒的腦

慢性壓力也許會對胎兒的腦部發展造成微妙的差異,而這些變化可能會在寶寶成長的過程中帶來一些行為上的問題。

雖說在這方面的研究還不是很多,且醫生還得指出壓力與懷孕結果之間確切的關聯。即便如此,它卻是懷孕女性得認真考慮的因素,特別是她們正面臨慢性壓力的環境,像是經濟壓力或是與伴侶之間的問題等。

最重要的是,你不需對有壓力而感到罪惡。這邊提供幾個幫助你面對懷孕期壓力的方法:

  • 尋求諮詢,跟你的醫生說說是什麼事情讓妳感到壓力。而你也能一起找尋解決方案,可能是藥物、產前瑜伽或是談話治療。
  • 唱歌,就算你不能唱出來,在腦子裡面哼著也行。因為這有助於控制腎上腺皮質醇的濃度。
  • 放鬆,深呼吸、來杯茶、沈浸在書本的世界。當你的寶寶來到世上的那一刻起,這種完全屬於自己的時間將會越來越少,把握機會好好享受吧。

 

關於本文

  • 文章來源:WebMD 
  • 文章標題:Can Your Stress Affect Your Fetus?
  • 文獻與人物:
    Susan Andrews, PhD, clinical neuropsychologist; author of Stress Solutions for Pregnant Moms, Twin Span Press, 2012.
    Field, T. Infant Behavior and Development, April 2006.
    Robinson, M. Development and Psychopathology, May 2011.
    Buss, C. PNAS, April 2012.
    Ann E.B. Borders, MD, MSc, MPH,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Division of Maternal and Fetal Medicine, NorthShore University HealthSystem, Evanston, Ill; clinical assistant professor,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itzker School of Medicine.
    Reviewed on March 14, 2013
  • 整理編譯:Sidney

2013/05/11

6 大晚餐陷阱


晚餐跟社交、家人、享受,總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同樣也是我們應該好好重視的一餐!
來自 Johns Hopskins Weight Management Centre 的營養專家 Lawreance J. Cheskin, M.D., 與 The Fresh 20 的創辦人 Melissa Lanz 分享了如何避免踏中以下6大陷阱。

1. 最豐富的一餐

Dr. Cheskin 認為我們應想想甚麼時候最需要能量,答案一定是一天中較早的時間。USDA 估計以一個每日需要 1,800 至 2,300 卡路里的女性及 2,000 至 2,500 卡路里的男性來說,晚餐應佔 450 至 625 卡路里,但偏偏好多人就愛大吃大喝把一天作結。

2. 把全部預備好的食物放到桌上 


Lanz 說這容易讓人吃得過量,先把食物分到自己的碟子上才坐到飯桌前,吃過一碟先等 10分鐘才去取下一碟,或吃過一碟先聊聊天也可減少取第二次的機會。

3. 坐在電視前吃飯

好多人愛坐在電視前吃飯,或飯後坐在電視前吃其他小食(零食),這種不經思考的進食模式,是 Dr. Cheskin 在病人身上看到最大的問題。

4. 飯桌上放著鹽巴

這樣好容易讓人進食過量鹽分,Lanz 建議可嘗試以黑胡椒或其他天然香草取代鹽巴來調味。

5. 太經常上餐館

Dr. Cheskin 建議在一星期內上餐館不多於一次,餐館的食物一般較高卡路里、鹽分、脂肪和糖,最理想是完全避免快餐(速食)。

6. 以甜點作結

很多人即使吃得飽飽還是要吃上個甜點才滿足,這樣可加上好幾百個卡路里!而且急升的血糖可會讓您在晚上睡不著!

後記

其實好多飲食上小小的改變已經對我們健康有很大的幫助,我習慣飯前喝點暖水,對腸胃、皮膚也有益處,又可少吃一點!就從今天開始少點上餐館,多花點時間預備晚飯給家人吧,好好享受,慢慢咀嚼,雙眼記得不要死盯著電視啊!


文章來源:Shape Magazine
文章標題:6 Dinner Mistakes That Can Cause Weight Gain
整理編譯:Pauline

2013/05/10

就算沒瘦,地中海飲食依然對健康有益

地中海飲食的益處不僅僅是體重控制
健康的飲食有助降低壞膽固醇


zeytuni 3
圖片來源:stock.xchng

神奇的地中海飲食

近年來地中海飲食被視為是有益的飲食方式,也有許多的研究證實它確實有延長壽命與促進健康的作用。這飲食的特色就是有著豐富的水果、蔬菜、魚、橄欖油;較少的紅肉並且適量飲用紅酒。

然而,這種飲食結構真的有那麼神奇嗎?

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的橄欖油

事實上,大部分心血管疾病、血栓、中風與飲食有關。飲食西化,使得所攝取的熱量來大多來自於動物性的飽和脂肪。

而地中海飲食中的食用油主要來自於橄欖油,它是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很高的油,長期食用能夠有效地減少心臟病的風險及其併發症。

減少「壞的」膽固醇

對於心臟疾病高危險群的人來說,減重固然非常重要,但一個對健康有益的飲食習慣更是關鍵。研究指出,吃地中海飲食,即便沒有減輕體重,但能減低「壞的膽固醇(LDL)」。大家常說多食油膽固醇高,但弔詭的是地中海人油吃得多,卻反而更健康更長壽。

研究經過

此研究有 19 名參與者,年齡介於 24~62 歲,都患有代謝症候群(符合以下 3 個或以上危險因子,例如:腰圍過粗、高血壓、血脂異常、高三酸甘油脂、空腹血糖過高)。代謝症候群和心臟疾病、中風等息息相關。

前 5 週的研究,受試者吃標準的北美飲食,高脂肪、醣類、精緻糖和紅肉。下一個 5 週,採用地中海飲食,高蔬果、全穀類、少紅肉、攝取橄欖油和適量的酒。這個研究是伴隨著一項時間長達 5 個月的減重計畫,在之後接著 5 週的地中海飲食。

體重下降表示血脂肪下降嗎

根據美國心臟學會研究會議指出,不論上述受試者是否體重下降,當採用地中海飲食時,「壞的膽固醇」 有下降了 9%。


結論 請愛用地中海飲食

加拿大魁北克(Laval University)拉瓦大學營養博士候選人 Caroline Richard:「建議代謝症候群和心血管疾病高危險群者採取地中海飲食」。



關於本文

文章來源:WebMD
文章標題:Mediterranean Diet May Help Even if No Weight Lost
文獻出處: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news release, May 1, 2013
整理編譯:Sunstar

2013/05/08

餓的時候別去採購食物

1-shutterstock_136125410

當你肚子很餓的時候,身體會自動切換成生存模式,在這個時候去超市買東西可不是一件好事,研究發現你會不由自主地購買高卡路里食物而不自知。

康乃爾大學食物與品牌實驗室(Food and Brand Lab)的研究發現這樣的行為帶來的影響不僅只在於之後的那一餐,更會讓你之後幾天的幾餐都得吃下所買的高熱量食物。

研究觀察知道飢餓的人確實會在超市買更多的食物,但是當這些人們轉換成買更多高熱量食物的行為時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當你機餓的時候,你腦子會想著高卡路里食物能夠給你帶來更多的能量。

如果你在肚子餓的時候購物,下場就是會讓你或你的家人在接下來的幾天都得吃所買的高熱量食物。此外,研究者還強調為了節食而忽略某一餐不吃很可能是很糟糕的方法。
糖果、鹹式點心與紅肉等時此研究中視為高熱量的食物,而水果、蔬菜與雞胸肉則被視為低卡路里的食物。

其實我們的身體分不清楚故意要節食和真的飢餓有什麼差別,身體不知道我們 24 小時都很容易買得到東西吃,根本就不會有沒得吃得困擾。也就是人類身體進化跟不上農業或是科技的速度,它還停留過去 --- 人類得努力覓食才有得吃。

因此,當身體沒得吃的時候,由於它不知道哪個時候還有下一餐可吃,於是切換成生存模式 --- 有得吃就儘量吃,然後挑熱量高的下手。

這個複雜的防禦反應能同時影響生理與心理的狀態。當你開始選擇和與吃東西時,身體會指引你找尋高卡路里食物,並且開始囤貨以備不時之需。
 

研究觀察

為了確認這個觀點,研究者做了兩個實驗。第一個試驗告訴參與者開始進入研究之前的五小時不要吃任何東西。

試驗開始前,研究者會給 68 位參與者中一部分的人小餅乾止餓。接著,讓他們在模擬的線上商店購物。結果發現飢餓的人會有挑選高卡路里食物買的傾向。

而第二個研究是實際購物研究,研究者們追蹤 82 位確實去超市購物的人,這些人會被隨機安排在一天當中最餓或最飽的時候去買東西。結果又再次證明了肚子餓的人會買比較多高卡路里的食物。
 

這些研究帶來什麼樣的訊息呢?

如果你想要順利的減肥,那麼第一步就是不要節食,特別是有一餐不吃。這種方法會激起你的生存本能,強化你對吃東西的欲望,一但你受不了破功了,不僅只會多吃東西而,還會挑高卡路里的食物下手。而且減重會辦隨著基礎代謝率的下降,然後你吃的又是高熱量食物,體重很快就會打回原樣的。

請記住一件事情,減重沒有捷徑,只有規律飲食、吃得健康還有良好的運動習慣。

關於本文

  • 文章來源:WebMD 
  • 文章標題:Hungry Shoppers Buy High-Calorie Foods
  • 文獻與人物:
    Aner Tal, Ph.D., postdoctoral researcher, Food and Brand Lab, Cornell University, Ithaca, N.Y.;
    Samantha Heller, M.S., R.D., senior clinical nutritionist, NYU Langone Medical Center, New York City;
    May 6, 2013, JAMA Internal Medicine, online
  • 整理編譯:Sidney





2013/05/07

如何在吃到飽餐廳少吃一點的戰術

面對吃到飽餐廳有兩點令人害怕:無限量的份量與大量的選擇,這兩點都會造成熱量的增加。

今年4月發表於美國預防醫學期刊的一篇新的研究說,有兩個策略可以幫助人們面對吃到飽餐廳的誘惑:1.使用小一點的盤子,2.在吃之前先看一遍所有供應的食物。

面對各式各樣的食物,人們傾向於吃更多,特別是在吃到飽餐廳,人們很難不要多吃,並去抗拒想嘗試吃每一樣食物的誘惑。

最好的抵抗吃到飽餐廳不會吃過量的方法,就是,不要去吃到飽餐廳。

但是仍然有人在吃到飽餐廳不會吃過量,且還是個瘦子,這到底是這麼辦到的?
這個研究就是在觀察瘦子與非瘦子在吃到飽餐廳行為的不同。

這個研究訓練30位專精的觀察員,他們觀察超過300人,在美國六個州的22個不同的吃到飽中國餐廳的飲食習慣。

這些觀察員通常躲在不容易被發現的角落,觀察103項有關在吃到飽餐廳的飲食行為,並記錄這些人是跟誰去?坐在靠近食物還是遠離?坐在單獨的桌子還是連在一起的桌子?面對還是背對食物?使用叉子還是筷子?紙巾有沒有放在腿上?吃東西咀嚼幾次?

這些觀察員也被訓練可以用肉眼評估BMI。

結果顯示

1. 瘦的人會先環視所有的食物,從不同的食物中選擇他們想吃的。而體重重的人在每一道菜前都會停留,並想著要不要吃它。也就是說瘦的人會從所有食物中選擇想要的吃,體重重的人是想要吃所有的食物。

2. 瘦的人比起體重重的人使用較小的盤子的次數高出7倍。這個習慣會讓人吃比較少的東西。

3. 瘦的人平均來說,坐離食物約16英呎遠,遠過體重重的人。

4. 瘦的人咀嚼次數較多,瘦的人一口約咀嚼15下,過重的人約咀嚼12下。

研究者認為,瘦子的飲食習慣,不只會出現在吃到飽餐廳,也會出現在其他地方,也就是說,瘦子靠這些方法來維持管理體重。因為飲食習慣行為是無意識的,是長久培養而來的。
這個研究結果是有洞察力且有用的,但研究方法還是值得探討。

所以在吃到飽餐廳的策略是,先環視一遍食物在選擇,並使用小一點的盤子,如果你想要控制好體重,最好的選擇是,不要去吃到飽餐廳。

後記

自從年過30後,我就不太去吃到飽餐廳了,除了代謝率降低外,重點是,不相信自己抗拒食物誘惑的能力。

這一篇的重點,應該不是在,去吃到飽餐廳策略是甚麼,而是,如何培養一個不管在哪裡吃、怎麼吃都瘦的飲食習慣。

因為吃東西是每天都要的,優良的飲食習慣能讓你ㄧ生都健康!

全文完

文章來源:WebMD
文章標題:Tactics to Eat Less at the Buffet Table
整理編譯:Sammi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